小年朝:源于宋代宫廷节日“天庆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天书下降人间而定),官员休假五日,后演变为民间节日,习俗延续“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的“三不做”,类似大年初一的庄重。
赤狗日/赤口日:“赤狗”被视为熛怒之神(掌管烈火与南方),传说出门遇之易招惹口舌是非;“赤口”谐音“赤贫”,民间认为此日不宜拜年或宴客,以免冲犯神灵带来贫穷或不吉。
老鼠娶亲日:民间传说正月初三是老鼠举行婚礼的日子,人们会早早熄灯睡觉,避免打扰鼠辈,还在屋角洒落米粒、糕饼(称为“老鼠分钱”),寓意与老鼠共享丰收、祈求鼠害减少。
猪日:源自女娲造万物的传说(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此日忌杀猪,若天气晴朗则预示当年猪长得膘肥体壮、六畜兴旺。
扫帚日:北方多地称初三为“扫帚日”,可将初一、初二的垃圾集中清理,打扫时需从外往里扫(象征“聚财”),寓意扫除晦气、迎接新福。
正月初三的宜忌讲究
正月初三的习俗融合了对自然的敬畏、对家庭的重视及对平安的祈愿,核心宜忌如下:
宜做之事
安睡迟起:经过除夕守岁、初一初二的拜年忙碌,初三需休息调整,早睡迟起可恢复体力,为新的一年积蓄精神。
烧门神纸:将除夕张贴的门神、松柏枝等焚化,象征“年过完了”,告别过去一年的烦恼,以全新姿态迎接新一年的营生,俗谚“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便是此意。
吃合子:合子是北方传统面食(两层薄皮夹馅,捏合成圆形),寓意“团圆美满”“和和美美”,家人围坐一起包合子、吃合子,可增进亲情温暖。
祭祀祖先与神灵:部分家庭会在初三祭祀祖先、供奉神灵(如大户人家举行“盘辈数”“送神”仪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与对神灵的敬畏。
与家人共享天伦:此日忌外出拜年,适合留在家中陪伴家人,共享温馨时光,符合“休息”“聚财”的传统理念。
忌做之事
忌外出拜年:因“赤狗日”传说,出门易遇不吉或与人发生口角;部分地区虽有“补行礼节”的变通(如未能及时回娘家的出嫁姑娘可初三回门),但总体仍以“宅家”为主。
忌动刀剪:俗语“初三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认为动刀剪会招来不必要的争执,影响家庭和谐与运势。
忌吃米饭:此日为“谷子生日”,禁食米饭是对谷物的敬畏,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代此习俗已逐渐淡化,但仍被部分家庭保留)。
忌扫地、乞火、汲水:源自“小年朝”的传统,认为扫地会扫走财运、乞火会引来麻烦、汲水会冲走福气,若需打扫需从外往里扫(象征“聚财”)。
忌说脏话:初三讲究“说吉利话”,避免口舌是非,营造和谐的家庭与社会氛围,符合中国人“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