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圣诞是佛教纪念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重要节日,旨在缅怀其无量慈悲愿力、弘扬净土法门,是汉传佛教徒广泛参与的殊胜日子。
阿弥陀佛圣诞的日期
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圣诞的固定日期,这一传统源于对永明延寿大师的纪念,至今仍是佛教界纪念阿弥陀佛的主要时间节点。
阿弥陀佛圣诞的由来
阿弥陀佛圣诞日的确定与净土宗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大师密切相关。据《佛祖统纪》记载,永明大师是丹阳人,后迁居浙江余杭,自幼信佛、戒杀放生,出家后成为法眼宗第三代祖师,同时被尊为净土宗六祖。他日行一百零八佛事为常课,每日礼拜十方佛,受到吴越王钱俶的礼遇,被尊为国师。
一次,吴越王设千僧斋,按惯例应有圣僧应供,众人谦让时,一位穿破烂、耳朵垂肩的长耳和尚径直坐到首席。斋毕,长耳和尚留下“弥陀饶舌”(意为阿弥陀佛多嘴泄露身份)四字后圆寂。吴越王派人追寻,发现长耳和尚已坐化,而此时永明大师也同步圆寂。后世因此认定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乘愿再来,将其生日农历十一月十七定为阿弥陀佛圣诞日。
阿弥陀佛的核心象征与愿力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又称无量光佛(梵名Amitabha,意为光明无量)、无量寿佛(梵名Amitayus,意为寿命无量),象征着无限的光明与永恒的生命。其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下四十八大愿,核心是建立西方极乐净土——一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清净国土,愿一切众生往生此处,脱离轮回之苦。阿弥陀佛至今仍在极乐世界说法,被称为“接引佛”,因能接引念佛众生往生净土而备受信仰。
阿弥陀佛圣诞的传统纪念活动
在阿弥陀佛圣诞日,全国各地寺庙通常会举办丰富的纪念法会,核心内容包括:
诵经:讽诵《佛说阿弥陀经》,称扬阿弥陀佛的功德与极乐世界的庄严;
持名念佛:集体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通过重复持诵与佛相应;
拜愿:礼拜阿弥陀佛及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祈求加持;
三皈依:皈依佛、法、僧三宝,强化佛教信仰;
法会仪式:部分寺院还会举行放生、供灯等活动,寓意慈悲与光明。
阿弥陀佛信仰的意义
阿弥陀佛圣诞不仅是宗教节日,更是佛教徒实践信仰的重要契机。通过纪念阿弥陀佛,信众学习其“无量光”(智慧光明)与“无量寿”(永恒生命)的品质,提醒自己以慈悲心对待众生,以精进心修行念佛,追求心灵的净化与生命的解脱。这种信仰跨越地域与时代,成为大乘佛教中最普及的法门之一,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安宁的终极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