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到来(如2025年大寒为1月20日)。从时间节点看,大寒结束后14天即为春节(2025年春节为1月29日,大寒结束于2月2日,间隔8天;近150年来最早的春节是1966年1月21日,仅比当年大寒晚1天;最晚的春节是1985年2月20日,比当年大寒晚30天)。过了大寒,最多1个月内就会迎来春节,属于“年关将近”的关键阶段。
大寒本身自带“迎年”属性
民间素有“大寒迎年,寒辞旧岁”的说法,此时已进入岁末年初的过渡时期。大寒期间的诸多习俗均围绕“备年”展开:比如“尾牙祭”(腊月十六,买卖人设宴感谢土地公,现代企业的“年会”即源于此)、“除尘”(又称“除陈”,家家户户大扫除,寓意扫除晦气、迎接新年)、“做年糕”“腌腊肉”(筹备年肴,象征团圆富足)。这些习俗不仅增添了年味,也标志着人们正式进入“忙年”状态。
过了大寒,年味会越来越浓
大寒之后,随着春节的临近,街头巷尾的张灯结彩、年货市场的熙熙攘攘、家家户户的扫房备货,都会让年味愈发浓厚。此时人们会陆续完成“赶年集、买新衣、剪窗花、贴年画”等准备工作,直到除夕夜(大年三十)达到 *** 。可以说,过了大寒,就是“倒计时”进入过年的节奏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