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吗

admin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极具天文意义的关键节点,当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时,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这是其在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交节的根本原因。北半球各地太阳高度角达到全年最小值,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最弱,导致白昼时长缩至极限、黑夜时长延至最长。

北半球的昼夜差异表现

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吗

北半球的昼夜长短随纬度升高呈现显著梯度变化: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黑夜越长。例如,北京(北纬39°55′)冬至日白昼约9小时20分,哈尔滨(北纬45°45′)白昼约8小时50分,而北极圈以北地区(如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则陷入24小时极夜,完全不见太阳。这种差异源于地球公转轨道与赤道面的23°26′倾角,使得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至最南端,北半球各地太阳升起时间最晚、落下时间最早。

南半球的相反情况

与北半球相反,冬至日是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太阳高度角达到全年更大值,太阳辐射最强,例如悉尼(南纬33°51′)冬至日白昼约14小时30分,南极圈以南地区(如南极科考站)则迎来24小时极昼,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上。

“最长夜”的后续变化

冬至日是北半球黑夜的峰值,但并非“日落最早、日出最迟”的日子(这一现象通常出现在1月初,因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导致的“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差异)。过了冬至,太阳直射点开始缓慢北返,北半球白昼逐日延长、黑夜逐日缩短,直至春分日(约3月20日)昼夜恢复均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