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要做什么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admin

除夕作为岁末最后一晚,承载着“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的核心意义,其主要活动围绕“团聚”“祈福”“守岁”展开,具体如下:

1. 吃年夜饭(团圆饭)

年夜饭是除夕的“重头戏”,全家人无论多远都会赶回团聚,共享丰盛菜肴。菜品多有吉祥寓意:北方必吃饺子(形似元宝,象征“招财进宝”;“更岁交子”寓意新旧交替);南方常见年糕(谐音“年高”,祈求“年年高升”)、鱼(“鱼”与“余”同音,象征“年年有余”);还有长面(寓意“长寿”)、汤圆(象征“团团圆圆”)等。年夜饭的座次也有讲究,通常长辈坐首席,晚辈依次入座,体现家族。

除夕夜要做什么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2. 守岁

守岁是除夕的传统习俗,源于“驱邪避凶”的传说(古时人们认为熬夜可赶走“年兽”等邪祟),后演变为“辞旧迎新”的仪式。除夕夜,家人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玩游戏或看春晚,通宵不眠,象征“珍惜旧岁、期盼新年”。如今,守岁更强调家人团聚的温暖,是除夕更具仪式感的环节之一。

3. 贴年红

“年红”是春节红色喜庆元素的统称,包括春联、门神、福字、窗花、年画等。春联以对仗工整的文字表达美好祝愿(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神(如秦琼、尉迟恭)用于驱邪避凶;“福”字常倒贴,寓意“福到”;窗花则以剪纸艺术装饰窗户,增添节日氛围。贴年红是“辞旧迎新”的视觉符号,让家充满浓浓的年味。

4. 祭祖

祭祖是除夕的重要传统,体现“慎终追远”的孝道。形式因地而异:有的在家中摆放祖先牌位,陈列供品(如水果、糕点、酒),全家按长幼顺序上香跪拜;有的到宗祠拜祖;还有的到祖坟“送年食”(将年夜饭送到坟前,让先人与生者共度除夕)。祭祖旨在缅怀先人,祈求家族平安。

5. 压岁钱

压岁钱是长辈给晚辈的祝福,通常装在红包里,除夕夜守岁时分发。最初用于“压祟”(驱邪避凶),后来演变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金额多为吉祥数字(如666、888),寓意“顺顺利利”“发财”。收到压岁钱的孩子,需说吉祥话(如“谢谢爷爷奶奶,祝您健康长寿”),表达对长辈的感激。

6. 燃爆竹(放鞭炮/烟花)

燃爆竹是除夕更具声响的习俗,源于“驱邪”的传说(古人认为爆竹声能吓跑“年兽”)。除夕夜,家家户户开门之一件事便是燃放爆竹,噼里啪啦的声音象征“除旧迎新”。如今,部分地区因环保要求限制燃放,但“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氛围依然浓厚。

7. 挂灯笼

挂灯笼是中国古 *** 俗,除夕夜家家户户会在门口或院内挂红灯笼。红色象征喜庆,圆形灯笼寓意“团圆美满”,红灯笼象征“平安祥和”。灯笼一亮,便有了浓浓的年味,也为除夕夜增添了温暖的氛围。

这些活动贯穿除夕夜,将“团圆”“祈福”“传承”的主题融入每一个细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更具温度的节日记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