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伏灸时间表(适用于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
阶段 | 日期范围 | 天数 | 说明
伏前灸 | 7月10日—7月19日 | 10天 | 预热阳气,为三伏灸打基础
初伏灸 | 7月20日—7月29日 | 10天 | 温阳祛寒,培补正气
中伏灸 | 7月30日—8月8日 | 10天 | 强化疗效,驱散病邪
末伏灸 | 8月9日—8月18日 | 10天 | 巩固成果,扶正固本
加强灸 | 8月19日—8月28日 | 10天 | 调和阴阳,提升免疫
注:各地公示的节点基本一致,个别机构将8月28日后延至8月29日或安排至8月30日结束,属院方排期差异,不影响当年三伏时段选择与疗效。建议就近医疗机构实际排班为准。
贴敷与艾灸的频次建议
三伏贴:每伏期间贴1—3次为宜,连续3年效果更佳。
三伏灸(艾灸/督脉灸等):每伏期间1—2次或按疗程隔日/每7—10天1次,由中医师辨证制定个体化方案。
适用与禁忌要点
适用(虚寒体质为主):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颈肩腰腿冷痛等骨关节病;痛经、宫寒等妇科问题;体虚易感、免疫力低下等亚健康状态。
禁忌:发热、阴虚火旺/实热证;孕妇及正值经期且月经量多者、2岁以下婴幼儿;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破损/过敏体质等。治疗期间如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停用并就医。
当次操作与护理要点
贴敷时长:成人一般2—4小时,儿童1—2小时;若灼热难忍可提前取下。
艾灸时长与距离:居家悬灸每穴约15—20分钟,艾条距皮肤约3—5厘米,以温热舒适、皮肤微红为度。
当日注意:贴敷/灸后6小时内不洗澡,避免冷水直吹与受凉;饮食清淡,忌辛辣、生冷、油腻、海鲜等 *** 发物。
皮肤反应:轻度潮红/微痒属常见反应;若出现小水疱多可自愈,大水疱需及时就医处理。
温馨提示:慢性病需在医师评估下与常规治疗配合,三伏灸为辅助疗法,不可替代医生处方治疗。
湛江就医与预约提示
建议就近选择具备中医科/治未病科的公立医院或正规社康机构,按院方公示时段进行贴敷或施灸,并提前 *** /线上预约以错峰就诊。
医疗健康注意:以上为健康科普信息,不能替代个体化诊疗;如合并基础疾病、妊娠或正在用药,请先咨询专业医师后再行三伏灸/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