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春是什么意思 躲春是啥意思

admin

躲春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在命理学中又称“躲太岁”,主要流行于中国各地。它是指与新年生肖存在破、冲、害、刑等关系的属相,或运势不佳者,在立春当日采取的“避煞”行为,旨在躲避新旧气场交替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祈求新岁平安顺遂。

躲春的历史起源

躲春的习俗可追溯至南朝齐、梁时期,由道教茅山派的择日躲凶之法演变而来。当时,道教得道者运用所学为大众祈福,其中“躲春”便是应对立春气场变化的重要方式。后来,这一习俗逐渐融入民间,成为迎福纳吉的重要仪式。

躲春是什么意思 躲春是啥意思

躲春的核心原因

传统观念认为,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新岁开始,此时阴阳二气交替、气场最为混乱。对于犯太岁(如生肖相冲、相刑等)或运势较弱的人而言,这种混乱的气场可能带来情绪波动、身体不适或全年运势下滑等问题。需要通过“躲春”避开这一时段的负面影响。

躲春的主要习俗内容

1. 核心要求:安静独处:躲春当天,相关人士需独自待在安静的房间内,避免与他人接触(尤其是外客、生人),不进行剧烈活动(如搬家、看病、理发),尽量保持身心平静,以“静”应对气场变化。

2. 小孩特殊处理:部分地区(如山东郓城)旧时有“小孩躲春”的习俗,不满十岁的儿童需到邻居家度过立春时刻,避免其好动的性格影响太岁交接;客家人则会让孩子头顶米筛、手持镜子到户外短暂活动,利用米筛的多孔和镜子的反光“吓退”邪恶污秽,保护孩子健康。

3. 特殊人群回避:对于当年结婚的新人,若遇“无春年”(农历一年中没有立春节气),女方需到未举行婚礼的婆家躲春,待立春过后由未婚夫送回,寓意“提前过立春”,避免婚后运势波动。

躲春的常见注意事项

时间把控:躲春的更佳时间为立春开始的前后一小时(如2025年立春为2月4日10:42,可选择9:4210:42或10:4211:42),此时间段是气场交替的关键期。

行为禁忌:躲春期间忌躺卧(需坐或站,顺应阳气上升)、忌吵架/口出污秽言语(避免冲犯神祀)、忌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参加丧事(避免招惹晦气)。

心态调整:需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避免急躁或情绪波动,可通过、冥想等方式放松,增强“躲春”的效果。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