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背熊腰(拼音:hǔ bèi xióng yāo)是汉语经典成语,以“虎”“熊”的生理特征为喻体,通过动物意象强化对人体体型的描述,属于联合式结构(并列短语),在句中多作宾语、定语,语法功能明确。
核心含义
其字面意为“背宽厚如虎,腰粗壮似熊”,本质是形容人身材魁梧、体格健壮。传统语境中,虎象征力量与威猛(背部宽阔、肌肉线条分明),熊代表雄健与沉稳(腰部粗壮、体态敦实),二者结合生动传递出“高大强壮”的视觉印象。
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元代无名氏创作的杂剧《飞刀对箭》(之一折),文中通过“这厮倒是一条好汉……哦,是虎背熊腰”的对话,首次将“虎背”“熊腰”组合成固定表达,开启了其在汉语中的使用历程。
用法示例
古典文学中,该成语常用来塑造豪迈或勇武的人物形象。例如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五回描写:“只见里面有两个少年大汉迎了出来,一个面如重枣,一个脸似黄金;都是虎背熊腰,相貌非凡”,通过“虎背熊腰”强化了人物的魁梧气质与不凡气概。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熊腰虎背”(词语顺序倒置的同义表述,语义完全一致,均强调体型强壮);
反义词:“弱不禁风”(形容身体娇弱,经不起风吹)、“肌瘦如柴”(形容肌肉消瘦,形同枯柴),二者均与“虎背熊腰”的强壮意象形成鲜明对比。
现代语境的延伸理解
随着时代变迁,“虎背熊腰”的语义略有扩展。除传统“强壮”含义外,现代也可用来调侃因缺乏运动导致的腰腹脂肪过度囤积(如“后背、腰腹部赘肉堆积,显得‘虎背熊腰’”),但此用法多为非正式场合,传统意义上的“魁梧健壮”仍是核心语义。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