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选择:优先矮生/盆栽专用品种
盆栽受空间限制,需选择矮生、分枝性强、花期短(5060天)、适应性强的品种。常见推荐:
观赏向日葵:‘大笑’(株高3040cm,花径1017cm,单瓣金黄)、‘玩具熊’(重瓣,花色丰富,植株紧凑)、‘芭奇多’(株高50cm,分枝多,紧凑圆球形)、‘金色08’(无花粉,适合室内);
食用向日葵:‘三阳开泰’(F1代杂种,无花粉,矮生,适合盆栽)。
选择品种时需结合花色(红、黄、橙等)、花型(单瓣/重瓣)及种植场景(阳台/庭院)。
二、播种准备:基质与容器适配
1. 基质配制:盆栽需透气、排水佳且富含养分,推荐配方:
草炭:蛭石:沙子=2:1:1(加少许有机肥);
草炭:蛭石:园土=1:1:2(加少量腐熟堆肥);
腐叶土:粗沙:园土=3:1:1(适合矮生品种)。
基质需提前消毒(暴晒或微波炉加热),避免病菌滋生。
2. 容器选择:根据品种调整容器大小——矮生品种(如‘大笑’)用直径3041cm、深度25cm以上的花盆;高秆品种(如‘金辉’)需更大容器(直径≥50cm)。容器底部需有排水孔,避免积水烂根。
三、播种步骤:时机与 ***
1. 播种时间:根据花期倒推——若5月用花,23月播种;10月用花,8月播种。南方地区可全年播种(避开极端高温/低温),北方建议春播(45月)或秋播(89月)。
2. 播种 *** :
穴播:每穴放12粒种子(避免拥挤),覆土12cm(过深影响出苗);
撒播:适合小颗粒种子(如‘玩具熊’),均匀撒在基质表面,再覆盖薄土;
播后浇水:用细嘴壶浇透,保持基质湿润(忌大水冲淋)。
四、移栽定植:避免“高脚苗”
1. 移栽时机:幼苗长出12对真叶时(播种后12周),此时根系初步形成,移栽成活率高。
2. 移栽技巧:
掘苗:尽量多带土(保护根系),避免伤根;
定植:将幼苗放入盆中央,填土至基质刚好覆盖根部,轻轻压实;
浇水:定植后立即浇透水(“定根水”),置于阴凉通风处缓苗35天(避免强光直射)。
五、日常养护:关键要点
1. 光照:向日葵为强喜光植物,需每日68小时直射阳光。室内种植需放朝南阳台,若光照不足,会导致茎干细弱、叶片发黄、花盘小而歪斜。
2. 浇水: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忌干旱或涝害)。
幼苗期:小水勤浇(每天1次),避免叶片脱水;
现蕾期:增加浇水量(每周12次,每次7.6升左右),满足花苞发育需求;
夏季:高温时早晚浇水(避免中午浇水烫伤根系),可在叶片喷水降温。
3. 施肥:遵循“薄肥勤施”原则,避免浓肥烧根。
基肥:定植时在盆底施入腐熟有机肥(如鸡粪、饼肥,每盆50100g);
追肥:生长期每20天施1次氮钾肥(如尿素+氯化钾,比例1:1),促进茎叶生长;现蕾后改用磷钾肥(如磷酸二氢钾,稀释1000倍),每周1次,促进花苞膨大、花色鲜艳;
注意:盆栽尽量少施底肥,可通过追肥调整养分,避免茎秆过粗。
4. 植株管理:
摘心/打侧芽:盆栽向日葵以单花为佳,需摘除侧芽(腋芽),促进主枝生长;若为花坛观赏,可摘心1次(保留34个侧枝),增加分枝数;
支撑:高秆品种(如‘金辉’,株高>1m)需立支柱(竹竿或金属架),用绳子绑缚茎干(绑在34片叶处),防止倒伏;
去侧蕾:现蕾后摘除侧蕾(保留主蕾),集中养分供主花生长,使花盘更大、更整齐。
六、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
1. 常见病害:
白粉病:叶片出现白色粉斑,后期连成片。防治: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周1次,连续23次;
黑斑病:叶片出现褐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防治:及时清除病叶,喷施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 常见虫害:
盲蝽:危害叶片和嫩茎,导致叶片穿孔。防治:喷施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
红蜘蛛:叶片出现黄白色小点,背面有蛛网。防治:喷施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重点喷叶片背面)。
七、花期与采收
1. 花期:盆栽向日葵一般播种后5060天开花(如‘大笑’55天,‘芭奇多’60天),具体时间因品种和养护环境而异。
2. 采收:
切花:花朵完全开放时(舌状花展开90%以上),用剪刀剪下(留1015cm茎),插入清水中,瓶插寿命710天;
观赏:盆栽向日葵可直接放在阳台或庭院欣赏,花谢后及时剪去残花(保留茎秆10cm),促进新枝萌发(部分品种可多次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