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田红线是啥意思 什么是红线

admin

耕地红线是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针对耕地资源设定的更低保护阈值,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的更低限额(具有严格的低限含义)。它是我国耕地保护的核心制度之一,旨在通过明确耕地数量的“底线”,防止因城镇化、工业化等原因导致耕地过度流失,确保农业生产能力满足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二、“红线”的内涵与意义

1. 法定性与强制性:“红线”是法律和政策划定的不可逾越的边界,具有强制约束力。我国通过《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耕地红线的法律地位,严禁违法违规占用或改变耕地用途。

耕田红线是啥意思  什么是红线

2. 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耕地红线不仅强调数量底线(如现行18亿亩耕地红线),还要求质量提升。通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确保耕地具备长期稳定利用能力,保障粮食产能。

3. 战略性与全局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住耕地红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前提。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通过“红线”制度统筹保护与发展,应对粮食需求增长、耕地资源紧张等挑战。

三、我国耕地红线的具体要求

1. 现行红线目标: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这是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后续通过《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文件进一步固化,带位置分解下达至各省区市。

2. 配套制度保障:为守住耕地红线,我国建立了耕地占补平衡(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需补充同等数量、质量的耕地)、进出平衡(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需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对优质耕地实行永久性保护)等多项制度,形成“数量管控+质量提升+用途管制”的全方位保护体系。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