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器类:分为大家电(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和小家电(电饭煲、热水壶、挂烫机、挂烫机等),根据家庭条件选择性准备,实用且能提升新人婚后生活质量。
2. 床上用品:是嫁妆中的“重头戏”,通常包括4、6、8或10床棉被(寓意“双铺双盖”“六六大顺”“发发一生”“十全十美”),以及配套的床上四件套(床单、被套、枕套等)。部分新人会分开准备“给公婆的”(如红色百子被+枕1对)和“铺新床的”(如羽绒、羊毛、蚕丝垫被+盖被组合)。
3. 生活必备包:涵盖洗漱用品(牙膏、牙刷、香皂、洗发水、护肤品等,需成双)、餐具(碗、盘、筷子等,建议选“百头碗”等喜庆款式)、厨房用具(热水瓶、围裙等),满足新人婚后日常需求。
4. 风俗仪式用品:
子孙桶(又称“子孙三宝”):包含马桶(寓意“早生贵子”)、脚盆(寓意“聚福”)、水桶(寓意“财势”),桶内放置红花生、红枣、桂圆、红鸭蛋、爆米花、筷子、卫生纸、柏树枝等,用大红布包裹;
长命灯:2个红色台灯,由新娘兄弟在新房点亮,新婚之夜不熄灭,象征“长命百岁”;
红箱:用于装压箱钱、嫁衣、喜糖、喜果,是嫁妆的“核心容器”,传统中需由新娘兄弟提至婆家。
5. 服饰行头:
新娘礼服:包括出门纱、仪式纱、敬酒服(可选择租或买),中式婚礼需额外准备中式礼服(如秀禾服、龙凤褂);
婚鞋:至少2双(中式婚鞋+仪式鞋),材质可选舒适款(如缎面、运动鞋);
父母礼服:为父母准备一套完整的礼服(衣服+鞋子),表达感恩之情;
伴娘服:需提前为伴娘准备,款式与婚礼风格匹配。
6. 其他细节:压兜钱(新娘身边放,新郎接亲时抓取,寓意“抓财”)、红腰带(父母买5尺红布裁成两半,新人各一条,内装新钱,寓意“腰缠万贯”,接亲时交换)、红色包包(装应急物品,如充电宝、针线盒、卫生巾等,需用棉质材料,寓意“日子厚实”)。
(二)部分地区特殊要求
部分地区有“陪嫁房/车”的习俗:若男方准备婚房,女方通常会准备一辆汽车作为嫁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也可能准备一套新房(如小户型公寓),但需提前与男方协商。
二、女方陪嫁品禁忌
1. 物品类别禁忌:忌陪送“钟”(与“终”谐音,寓意“送终”)、“锅”(部分地区认为“锅”暗示“各过各的”或“背黑锅”)、“旧衣服”(象征“过去式”,应将陪嫁衣物全新准备,尤其是贴身内衣)。
2. 数量与寓意禁忌:陪嫁物品数量需为双数(如被子、碗碟、杯子等),寓意“好事成双”;忌单数物品(如3床被子、5个碗),避免“孤单”寓意。
3. 流程与包装禁忌:婚礼前一天男女两家大人不宜见面,故送嫁妆时不宜派新娘的直系成年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相随;需派近亲男童(如新娘胞弟)“押嫁妆”(现多为随同前往);所有陪嫁物品及送嫁妆车辆需用红绸布包裹/系带,象征“喜庆红火”;送嫁妆人员、车辆数量需为双数;男方需给送嫁妆人员喜烟、喜糖,给“押嫁妆”男童的喜钱应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