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感恩节亲子游戏推荐(精选10款)
感恩节是培养幼儿感恩意识的重要契机,亲子游戏不仅能增进亲子情感,还能通过互动让幼儿体会“付出与关爱”的意义。以下游戏涵盖情感表达、协作互助、感官体验等多个维度,适合幼儿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参与:
1. 小鸡出壳(小班·动作灵活性+感恩启蒙)
目标:锻炼幼儿手眼协调与精细动作,萌发对“生命诞生”的好奇,初步理解“父母照顾”的不易。
准备:大张废报纸若干(每张画成“大鸡蛋”形状,分散放在场地)。
玩法:幼儿站在“鸡蛋”旁,听老师口令“预备——起!”后,与家长一起小心撕破报纸边缘,将头、肩、躯干、脚依次从“蛋壳”中钻出,发出“叽叽”声表示“小鸡孵出”。规则:若报纸撕破则需重新开始,最后孵出“小鸡”最多的家庭获胜。
情感引导:游戏后提问“小鸡孵出需要谁的帮助?”“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你的?”,让幼儿联系生活,感受父母的关爱。
2. 剥桔子(小班·生活自理+表达爱意)
目标: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用简单动作表达感谢。
准备:人手1只桔子(提前洗净)。
玩法:幼儿坐在家长对面,听口令开始剥桔子(家长可示范“从顶部剥起”的 *** );剥完后,幼儿需将桔子瓣逐一送到家长口中,并说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或“谢谢你的照顾”。规则:家长需吃完桔子,速度最快且表达完整的家庭获胜。
情感引导:通过“剥桔子”这一日常小事,让幼儿学会“用行动回报爱”,强化“感恩=具体行动”的认知。
3. 大脚小脚(小班/中班·协作能力+亲密互动)
目标:训练幼儿平衡感,体会“与父母同步”的默契,感受亲子间的紧密联结。
准备:无(只需场地宽敞)。
玩法:家长与幼儿面对面站立,幼儿双脚踩在家长脚背上(家长需握住幼儿双手保持平衡);听到口令后,家长带着幼儿缓慢向前走(或慢跑),到达终点后再返回起点。规则:幼儿双脚不能离开家长脚背,若掉落需回到起点重新开始,更先到达的家庭获胜。
情感引导:游戏过程中,家长可说“我们一起慢慢走”“别怕,我扶着你”,让幼儿感受到“被保护”的安全感,同时学会“依赖与信任”。
4. 送彩球宝宝回家(中班·颜色认知+团队合作)
目标:巩固幼儿对颜色的认知,培养“为目标努力”的坚持性,体验“合作”的乐趣。
准备: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纸箱各1个(摆放在场地一端);对应颜色的海洋球各10个(散放在场地中央)。
玩法:幼儿与家长各拿1个纸箱站在场地另一端,游戏开始后,幼儿需根据纸箱颜色捡对应颜色的海洋球(如红色纸箱需捡红色海洋球),家长站在纸箱旁等待;若幼儿捡错,家长需提醒“这个颜色不对哦,我们再试试”,直到捡完所有球。规则:以“先捡完所有球”的家庭为胜。
情感引导:游戏后可提问“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的帮助,你能捡完所有球吗?”“我们一起合作,是不是更快?”,让幼儿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5. 推小车(中班/大班·上肢力量+责任感)
目标:锻炼幼儿上肢力量与平衡感,让幼儿学会“承担责任”,体会“父母照顾自己”的辛苦。
准备:软垫数块(铺在地面上,防止幼儿膝盖受伤)。
玩法:幼儿俯卧在软垫上,双手撑地(保持身体平衡),家长抓住幼儿的双脚腕(或小腿),轻轻抬起幼儿的双腿(使幼儿呈“倒立”状);听到口令后,家长缓慢向前走,幼儿需用双手支撑身体前进,到达终点后放下幼儿。规则:幼儿需全程保持双手撑地,若摔倒需重新开始,更先到达的家庭获胜。
情感引导:游戏后,家长可说“刚才我抱着你走的时候,是不是有点累?”“爸爸妈妈每天抱着你、扶着你,是不是也很辛苦?”,让幼儿体会到“被照顾”的不易,激发感恩之情。
6. 火鸡火箭(中班/大班·创意手工+竞争意识)
目标:激发幼儿创造力,通过“ *** 火鸡”了解感恩节的象征物,体验“比赛”的乐趣。
准备:卡纸 *** 的火鸡身体(提前剪好形状,如三角形身体、圆形头部)、吸管(或小气球)、细线、胶水、彩笔。
玩法:幼儿与家长一起用彩笔装饰火鸡身体(如画羽毛、眼睛、嘴巴);将吸管(或吹起的小气球)固定在火鸡身体下方(用细线连接);松开手后,火鸡会沿着细线“跑”向终点。规则:火鸡跑得最远的家庭获胜。
情感引导: *** 过程中,家长可介绍“火鸡是感恩节的象征,因为它代表着丰收与分享”,让幼儿了解感恩节的文化意义。
7. 玉米剥剥乐(中班/大班·耐心细致+家庭协作)
目标:锻炼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培养“耐心与坚持”,体验“全家合作”的快乐。
准备:煮熟的玉米若干(每个家庭1根)、盘子若干。
玩法:每个家庭发放1根玉米,幼儿与家长一起剥玉米粒(可将玉米粒剥到盘子里);规则:在3分钟内,剥玉米粒最多的家庭获胜。
情感引导:游戏后可提问“玉米是怎么来的?”“农民伯伯种玉米是不是很辛苦?”,让幼儿懂得“珍惜粮食”,同时明白“家人的付出”值得感恩。
8. 心有灵犀一点通(大班·表达理解+心灵沟通)
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与观察能力,学会“用语言表达爱”,增进亲子间的理解。
准备:答题板2块(家长与幼儿各1块)、马克笔、问题卡片(如“妈妈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爸爸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我们一起做过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玩法:家长与幼儿背靠背坐好,老师出示问题卡片,幼儿需根据问题在答题板上画出答案(如“妈妈喜欢苹果”就画苹果),家长则用文字写出答案;答案一致则为“心有灵犀”,可获得印章奖励。
情感引导:游戏后,家长可与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你能猜出我的答案?”“我们平时有没有好好聊天?”,鼓励幼儿多与家人交流,学会“倾听与表达”。
9. 护蛋之情(大班·责任感+感恩体验)
目标:让幼儿体验“保护生命”的不易,深刻理解“父母养育”的辛苦,激发感恩之情。
准备:生鸡蛋若干(每个家庭1个,提前让幼儿给鸡蛋“取名字”)、小盒子(用于装鸡蛋)。
玩法:幼儿将鸡蛋放入小盒子中,扮演“鸡蛋爸爸/妈妈”;全天活动中,幼儿需时刻保护鸡蛋(如走路小心、不跑跳、不碰撞),不能让鸡蛋破碎;若鸡蛋破碎,需向“鸡蛋宝宝”说“对不起”,并反思“为什么会碎”。
情感引导:活动结束后,提问“保护鸡蛋是不是一整天都很小心?”“爸爸妈妈每天保护你,是不是也很辛苦?”,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体会“被保护”的珍贵,学会感恩。
10. 感恩传递(大班/全园·情感升华+集体互动)
目标:将感恩之情传递给更多人,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体验“爱与被爱”的温暖。
准备:黄丝带若干(提前发给家长)、爱心墙(布置在幼儿园大厅)、音乐《感恩的心》。
玩法:家长与幼儿一起将黄丝带系在爱心墙上(可写上“感谢爸爸妈妈”“感谢老师”等话语);游戏开始后,幼儿与家长手拉手围成大圈,播放《感恩的心》,一起做手语操;幼儿将黄丝带送给园长、老师或其他班级的小朋友,说“谢谢你”“我爱你”。
情感引导:通过“集体传递”,让幼儿感受到“感恩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温暖”,学会将感恩之情传递给身边的人,培养“博爱”的品质。
这些游戏均以“感恩”为核心,通过趣味互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家长参与其中,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榜样,让“感恩”成为幼儿一生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