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与梅兰芳的故事

admin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缘分始于京剧舞台。1925年,18岁的孟小冬(三代京剧世家,8岁学老生,12岁首次登台)为求谭派艺术真髓进京,凭借扎实功底迅速崭露头角,与杨小楼、余叔岩并称“三足鼎立”。此时梅兰芳已是梨园“伶王”,两人多次在重要堂会中合作,如1926年在梁燕荪公馆合演《四郎探母》(孟小冬饰杨四郎,梅兰芳饰铁镜公主,被称为“钗弁互易”),以及王克敏五十岁生日堂会上的《游龙戏凤》(孟小冬演正德皇帝,梅兰芳演李凤姐,“阴阳颠倒”的角色设定让观众叫好连连)。频繁的艺术合作使他们加深了解,互生爱慕,最终经冯耿光等人撮合,于1927年农历正月二十四在冯公馆完婚。

二、婚姻中的矛盾:身份与意外的冲击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婚姻并非一帆风顺。梅兰芳当时已有两位夫人:原配王明华(病逝)和二夫人福芝芳(分居另过)。孟小冬结婚时强调“名定兼祧”的平等身份,但1930年梅兰芳大伯母逝世,她前往奔丧时,被福芝芳以“正室身份”为由拒之门外,经梅兰芳赔礼才稍缓和,却仍让她深感羞辱。更严重的是,1927年秋天,暗恋孟小冬的大学生李志刚得知她已嫁梅兰芳,持枪前往梅宅寻衅,误杀调解人张汉举(夜壶张三),此事件被报纸大肆渲染,梅孟婚姻陷入舆论漩涡,二人逐渐形同陌路。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故事

三、分手:决绝与各自的人生转向

1931年,孟小冬决定结束这段婚姻。她曾在天津《大公报》发表“紧急启事”,声明“与梅兰芳脱离家庭关系”,称“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关于分手的具体原因,有说法是孟小冬因“名分”问题彻底失望(如福芝芳的刁难、李志刚事件的打击),也有说法是梅兰芳因恐惧李志刚事件再次发生而选择疏远。分手后,孟小冬重返舞台,1933年在北京吉祥戏院演出全本《四郎探母》,宣告正式复出;梅兰芳则继续活跃于京剧界,1930年率团赴美演出,成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的代表人物。

四、后续:各自的人生轨迹

分手后,孟小冬专注于京剧艺术,1938年拜余叔岩为师(余叔岩晚年唯一承认的女弟子),成为余派优秀传人,其“冬皇”称号响彻梨园;梅兰芳则在艺术上不断创新,1961年病逝于北京。孟小冬晚年与杜月笙结婚(1950年在香港举行婚礼),1977年病逝于台北,结束了充满传奇与遗憾的一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