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顺口溜以时辰别名和时段特征为核心,朗朗上口,便于记住十二时辰的顺序及对应时间:
“夜半者子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佚者未也。哺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
2. 通俗生活场景顺口溜
结合古代百姓日常活动,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描述时辰特点,充满生活气息:
“子时夜半鼠出洞,丑时鸡鸣牛反刍。寅时平旦虎觅食,卯时日出兔蹦跳。辰时食时龙行雨,巳时隅中蛇出洞。午时日中马奔腾,未时日昳羊吃草。申时哺时猴啼叫,酉时日入鸡归巢。戌时黄昏狗守门,亥时人定猪酣睡。”
3. 生肖对应时辰顺口溜
将十二时辰与十二生肖结合,通过生肖习性强化记忆,适合儿童或初学者: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十二时辰五行属性介绍
1. 五行属性对应表
十二时辰与五行的关联基于古代天文历法与自然规律,每个时辰对应一个地支,同时归属一种五行(部分时辰因季节过渡属“土”,代表稳定):
时辰 | 时间(北京时间) | 别名 | 五行
子时 | 23:001:00 | 夜半、子夜 | 水
丑时 | 1:003:00 | 荒鸡、鸡鸣 | 土
寅时 | 3:005:00 | 平旦、黎明、日旦 | 木
卯时 | 5:007:00 | 日出、破晓、旭日 | 木
辰时 | 7:009:00 | 早食、食时 | 土
巳时 | 9:0011:00 | 日禺、隅中 | 火
午时 | 11:0013:00 | 日中、正午 | 火
未时 | 13:0015:00 | 日跌、日央 | 土
申时 | 15:0017:00 | 哺时、夕食、日铺 | 金
酉时 | 17:0019:00 | 日落、日沉、日入 | 金
戌时 | 19:0021:00 | 黄昏、日夕、日晚 | 土
亥时 | 21:0023:00 | 定昏、人定 | 水
2. 五行属性规律解析
水行时辰:子时(23:001:00)、亥时(21:0023:00)。子时为夜半,阴气最盛、阳气开始潜藏,如水之流动、静中有动;亥时为定昏,夜色深沉,万物归于寂静,契合水的“润下”“潜藏”特性。
木行时辰:寅时(3:005:00)、卯时(5:007:00)。寅时为黎明前的黑暗与光明交替之际,阳气开始上升,如树木抽枝发芽;卯时为日出,阳光普照,万物复苏,契合木的“生长”“舒展”特性。
火行时辰:巳时(9:0011:00)、午时(11:0013:00)。巳时为上午,阳气逐渐旺盛,如火焰升腾;午时为正午,太阳当空,阳气达到峰值,契合火的“炎热”“向上”特性。
金行时辰:申时(15:0017:00)、酉时(17:0019:00)。申时为下午,阳气开始衰退,阴气逐渐增长,如金属收敛光芒;酉时为日落,夕阳西下,万物趋于平静,契合金的“收敛”“肃降”特性。
土行时辰:丑时(1:003:00)、辰时(7:009:00)、未时(13:0015:00)、戌时(19:0021:00)。土在五行中代表“稳定”“承载”,丑时为凌晨,大地休养生息;辰时为早餐时间,人体补充能量;未时为午后,消化吸收;戌时为晚餐时间,万物归藏,均体现土的“滋养”“稳定”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