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其气温特征以“整体转冷、昼夜温差极大”为核心,但因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异显著。
全国平均气温范围
霜降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约为10℃—20℃,这是该节气最典型的气温区间。此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北方多地气温明显下降,南方则仍保留一定的秋季温暖,但整体已脱离夏季的炎热。
北方地区气温表现
东北北部、内蒙古东部、西北大部等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霜降时平均气温已降至0℃以下,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初霜冻(如黄河中下游地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出现初霜)。这些地区进入越冬准备期,耐寒作物(如冬小麦)需做好防寒措施。
南方地区气温表现
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如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等地),霜降时平均气温多在15℃—18℃,部分地区可达16℃左右(如湖北等地)。此时虽仍有秋意,但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如武汉霜降期间昼夜温差超10℃),清晨易出现轻霜,但午后气温回升,体感仍较舒适。
华南南部特殊情况
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如广州、南宁等地),因纬度低、地形封闭,霜降时仍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离初霜日期还有2—3个节气(如广州要到隆冬时节才可能见霜),仍保持夏季的葱茏景象。
温度与霜的关系说明
需注意的是,“霜降”并非意味着当日一定会降霜,而是指天气渐冷、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霜的形成需要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降至0℃以下且空气湿度充足,因此即使在霜降节气,若气温未达临界值,也不会出现霜。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