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宋汤(俄语:Борщ,英语:Russian soup/Borscht)是东欧地区的传统特色菜,其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5至9世纪的东欧,最初是当地农民利用甜菜、卷心菜、土豆等耐储存食材 *** 的炖菜,后来逐渐演变为以甜菜为主料的经典汤品。在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立陶宛等多个东欧国家,罗宋汤均是国民级家常菜,尤其在乌克兰,它被视为“国菜”,2020年乌克兰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罗宋汤”名称的由来
“罗宋”一词源自早年上海的洋泾浜英语,是对“Russian”(俄罗斯)的音译(发音近似“lùsóng”),因这道汤最初由俄国人传入中国而得名。对应的英文名称“Russian soup”(俄罗斯汤)或“Borscht”(东欧当地称呼),也反映了其与俄罗斯及东欧的文化关联。
在中国的演变:海派罗宋汤
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人辗转至上海,带来了传统俄式红菜汤(辣中带酸、酸甚于甜)。但上海本地人口味偏好清淡、鲜甜,因此这道汤逐渐融入本地元素——减少辛辣、增加番茄用量(或用番茄酱调和)、加入更多蔬菜(如卷心菜、胡萝卜),并采用“欠芡”工艺,形成了独具海派特色的罗宋汤。上海的罗宋汤不仅在西餐厅流行,还衍生出“饭店派”(如淮海西菜社的改良版)、“食堂派”(学校/单位的简易版)、“家庭派”(用牛肉代替红肠、少芡的家用版)等多个流派,成为上海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