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迎财神接灶神

admin

正月初四:“迎财神”与“接灶神”的传统年俗

正月初四,农历正月的第四天,又称“羊日”(源于女娲创世神话,第四日造羊),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迎神日”——既是恭迎灶神重返民间的日子,也是商家“抢路头”接五路财神的重要节点,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家宅平安、财源广进”的美好期盼。

一、迎灶神:恭送灶君归位,祈愿家宅平安

正月初四迎财神接灶神

核心传说: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善恶,正月初四灶神完成“述职”,需返回人间继续监察家庭。民间认为,灶神是家庭的“监察神”,其归位关乎家宅安宁,因此需以恭敬仪式迎接。

仪式流程:

时间:遵循“送神早,接神迟”的传统,送神多在清晨,接神则在下午(部分地区为子夜),避免“怠慢”灶神。

供品准备:需备齐三牲(鸡、鱼、猪肉)、新鲜水果(如苹果、橘子,寓意平安吉祥)、酒菜(多为家常美味),以及香烛、金纸(或“金衣”,象征对灶神的敬意)。

关键环节:焚香点烛后,全家老小需向灶神画像或牌位行礼,口中念叨“灶王爷,您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随后焚烧金纸,鸣放鞭炮,以热闹氛围迎接灶神归来。

禁忌:部分地区认为,灶神归来后会“查户口”(确认家庭成员是否齐全),因此初四不宜远行或外出,需留在家中守候,体现对灶神的敬畏。

二、接财神:“抢路头”争利市,盼全年财运亨通

起源演变:原本财神诞辰为正月初五,但商家为抢占“头彩”,提前至初四晚上举行“接财神”仪式,称为“抢路头”(或“接五路财神”)。“五路”指东、西、南、北、中五方之财,寓意“招尽天下财”。

仪式流程:

时间:初四晚(通常为戌时,即19:0021:00),商家需提前打扫店铺,摆放供桌。

供品讲究:必供“吉祥”羊头(象征“事事如意”)和“有余”鲤鱼(“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此外还有糕点(如年糕,象征“步步高升”)、水果(如橙子,寓意“心想事成”)等。

仪式细节:主人带领伙计,依次向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鞠躬,邀请五路财神入户;随后燃放鞭炮(越响越好,寓意“驱邪避凶”),焚烧纸钱(象征“送穷”);最后全家聚餐(称为“路头酒”),共享接财神的喜悦。

商家习俗:旧时商家会在初四晚上宴请员工,分发红包(称为“压岁钱”)。宴会上,掌柜会讲“官话”(如“大家辛苦了”),随后亲自夹包子给员工——若包子放在谁碗中,暗示该员工将被解雇,因此员工需谨慎应对,避免“犯忌”。

三、相关年俗:丰富年味的配套活动

吃折罗:将年前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做成“大杂烩”(称为“折箩”)。这一习俗寓意“打扫年货”“避免浪费”,同时象征“年年有余”(即使剩下饭菜,也能在新年继续享用)。

扔穷:初四需彻底打扫室内卫生,将垃圾收集堆到院中,傍晚时分扔出家门。民间认为,“穷气”藏在垃圾中,扔出垃圾即可“送走穷气”,迎来新一年的财运。

绑火神:北方部分农村有“绑火神”习俗,用玉米梗或麦梗绑成火把,点燃后从家中送至河边或路口,象征“烧掉火灾隐患”,祈求全年无灾无难。

这些习俗虽带有一定的传统色彩,但本质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庄重的仪式传递对家庭平安的期盼,通过“抢路头”的急切表达对财富的追求,通过“扔穷”“吃折罗”的行动践行勤俭节约的美德。正月初四的“迎”与“接”,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国人“辞旧迎新”精神的生动体现。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