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耕气候意义鲜明: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的认知,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太阳达黄经30°)。此时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降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的播种、出苗及生长至关重要,是农耕生产的关键节点。
2. 自然物候特征明显: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浮萍开始在水面生长)、“二候鸣鸠拂其羽”(布谷鸟鸣叫并梳理羽毛,提示播种)、“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鸟飞到桑树上筑巢,预示蚕宝宝即将生长)。“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因在谷雨前后盛开,被称为“谷雨花”,是暮春时节的标志性花卉。
3. 天气变化多样:南方地区进入汛期,易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北方地区多大风、沙尘天气(如1993年甘肃金昌黑风事件),同时春旱问题突出(“清明谷雨雨常缺”,淮河流域等地需防范干旱)。
二、谷雨节气的风俗
1. 喝谷雨茶:南方传统习俗,谷雨当天采摘鲜茶叶制成“谷雨茶”(又称二春茶)。传说此茶喝了能清火、辟邪、明目,茶农多留来自饮或待客,认为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是春季更佳饮品之一。
2. 食香椿:北方特色习俗,谷雨前后香椿树萌发嫩芽,此时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常见做法有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是春季限定的美味。
3. 祭祀仓颉:源于“仓颉造字”的传说(黄帝为表彰其功德,以“天降谷子雨”酬劳)。自汉代以来,陕西白水县等地保留此俗,谷雨日举行公祭中华文字始祖仓颉的活动,表达对文字创造的尊崇。
4. 走谷雨:古时民间习俗,谷雨当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或到野外漫步,寓意与自然融合、强身健体,也象征着告别暮春、迎接夏季的到来。
5. 禁杀五毒:山东、山西、陕西一带的习俗,谷雨后病虫害高发,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刻绘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等形象,附有“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等文字),寄托查杀害虫、盼望丰收的心理。
6. 渔家祭海:沿海渔民的传统活动,谷雨时节春海水暖,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时机。渔民举行海祭(抬供品到海神庙或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祈祷海神保佑出海平安、满载而归,故谷雨节也被称为“渔民出海的壮行节”。
三、谷雨节气的谚语
1. 农耕类谚语: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强调谷雨是播种瓜菜、豆类的更佳时节,此时气温、湿度适宜,利于种子发芽生长。
“谷雨前,好种棉”:棉农将谷雨作为棉花播种的关键指标,认为此时播种能保证棉花苗全、苗壮。
“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若谷雨当天下雨,预示后续45天土壤湿润,有利于作物生长;反之则可能出现干旱。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形容谷雨时节冬小麦进入孕穗期(“怀胎”),立夏前后抽穗(“长胡须”),是小麦生长的关键阶段。
2. 天气类谚语:
“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若谷雨当天阴雨,预示立夏时节将有持续降雨,需防范洪涝。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过后不再下雪,谷雨过后不再有霜,标志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彻底转暖。
3. 生活类谚语:
“谷雨到,布谷叫,前三天叫干,后三天叫淹”:布谷鸟的叫声被视为天气预兆,若谷雨前三天叫,预示近期干燥;后三天叫,则可能有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