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起源于什么时候 中秋节有什么禁忌

admin

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代,历经多个历史阶段演变,最终成为全民性节日:

1. 上古秋夕祭月习俗:源于古人对“月神”的崇拜,早在西周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记载(《周礼》)。古人将秋季第二个月(农历八月)称为“仲秋”,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故称“中秋”。

2. 农业生产庆祝活动:秋天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农民为庆祝丰收,以八月十五为节日,感恩大地恩赐,逐渐形成“秋祀”传统。

中秋节起源于什么时候 中秋节有什么禁忌

3. 唐代成为固定节日:唐代时,中秋风俗在北方广泛流行,唐玄宗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并修建“赏月台”以赏月。此时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结合,更具浪漫色彩。

4. 宋代定型与盛行:北宋正式将农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成为全民性节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可见当时节日氛围之浓。

5. 明清时期延续与发展:明清两朝,中秋节的世俗情趣更浓,祭月、吃月饼、赏桂、燃灯等习俗传承至今,并延续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8年起)。

二、中秋节的禁忌

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蕴含着对天地、祖先的敬畏之心,以下是常见的禁忌:

1. 忌男人拜月:传统观念认为,月亮属“太阴”(阴性),月神嫦娥为女性,男性拜月被视为“非分之想”,对月亮不敬。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即强调这一禁忌。

2. 忌口角争吵:中秋节以“团圆”为核心,需保持家庭和睦。老话说“中秋忌口角,不忌吵到年”,若在中秋吵架,可能引发长期矛盾,影响家庭氛围。

3. 忌失意者赏月:运势低落(如官场失利、情场不顺、生意亏本)或身体虚弱(如刚生育、流产)的人,不宜参与野外赏月或拜月,以免加重运势负担。

4. 忌果饼不圆:月饼、瓜果等祭月食品必须为圆形,象征“团圆”。切开时需切成莲花状(月牙瓣),寓意家人同心、不离散。

5. 忌说不吉利的话:中秋期间应避免说“死”“离”“破”等不吉利词汇,若不小心打破东西,需立即说“岁岁平安”,化解不祥之兆。

6. 忌动刀剪:刀剪象征“分割”,中秋是团圆节日,动刀剪会破坏家庭和睦,故应尽量避免。

7. 忌吃梨:梨与“离”谐音,寓意分离,中秋吃梨被认为会导致亲人分离,故为禁忌。

8. 忌倒垃圾:倒垃圾会将“好运”倒掉,中秋前应将垃圾清理干净,保持家中整洁。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