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漳州中秋夜无论男女皆有拜月习俗,明代流行“请月姑”:女子在月下设果饼、环服等素食斋品,群望月而拜并致词,将筐置于盘上,候月神“降乩”(筐自举发出“剥琢”声),再以声数卜问休咎(如求财利、功名)。《漳州四时竹枝词》记载“到处人家多问卜,不求财利即功名”,足见当时拜月问卜之盛。士人则在书斋置酒宴请亲友,喝酒赏月、赛诗猜谜。中秋夜妇女“更深坐月”,传说月之华光每岁此夕下坠,得望见者叩祷百事无不如愿。
2. 卜卦与听香
中秋拜月卜卦是漳州传统习俗,供品以素食为主。其中“听香”更具代表性:妇女到土地庙或庙宇点香向神明表白心事,随后手持炉香走到人群喧哗处,以之一句入耳的话作为判别依据(类似“测字”),预测吉凶。“偷听话”也是延伸习俗——祭拜后出门听路人之一句话,好话预示好兆头,不吉利的话则反之。
3. 偷俗与祈子
漳州旧时有“偷瓜求子”“偷菜祈缘”的习俗:已婚未育妇女中秋夜到他人菜园偷摘一颗瓜(象征“瓜瓞绵绵”,寓意繁殖力),抱回家中,俗信明年可得胖娃娃;未婚少女则偷菜或“坐芥菜”(坐在芥菜上),祈求将来找到如意郎君。被偷的人家即使撞见也会佯装不知,并内心祝愿妇人求子成功。
4. 博饼(跋状元筹)
博饼是漳台两地中秋更具特色的活动,称“跋状元筹”。源于南宋“状元筹”(新科进士等待丰乐赐宴时的博弈游戏),后演变为中秋习俗。饼家 *** 63个大小不一的月饼(从大到小依次为状元、对堂/榜眼、探花、会元、进士、举人、秀才等),参与者轮流掷骰子,根据点数赢取对应级别的月饼(如“一秀”得秀才饼、“三红”得会元饼、“状元”得更大月饼)。规则严格,若已得进士以上级别,被掷出更高阶则需缴回。博饼以“开心”“好彩头”为核心,象征团圆与拼搏。
5. 吃月饼与特色饮食
中秋吃月饼是漳州传统,饼家会 *** 符合本地口味的月饼(如豆脯饼,外皮酥香、内馅为黄色豆沙,甜度适中)。“芋头烧鸭”是闽南中秋必吃时令菜——芋头(象征“包金包银”“护子护孙”)与肥美鸭子同烹,味道浓郁;“吃芋”谐音“有好头路”,寓意好工作、好出路。柚子也是中秋必备,象征“团圆”。
6. 登高与赏月
中秋夜登高望月是漳州人的传统活动,云洞岩风景区是热门去处——每年中秋夜景区开放夜场,吸引数百名游客登山。月峡景点是亮点:若天气好,午夜月亮照进豁口,射到洞内水洼再返映到峭壁,形成“三月峡”奇景(一个月亮倒影加两个水中反射影)。市民也喜欢在江滨大排档聚餐,露天环境下既能享受美食,又能赏月,感受团聚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