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暑节气落在7月22日(星期二),农历为六月二十八,具体交节时间为21时29分47秒。
大暑的核心天气特点
1. 高温酷热,暑热达峰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炎热程度最强的节气,通常处于“三伏天”的“中伏”前后(2025年中伏为7月30日至8月8日),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此时太阳辐射强烈,地表热量积累达到峰值,南方地区常出现35℃以上高温,长江流域部分地区甚至可达40℃;北方虽气温略低,但空气湿度较大,体感温度更高,呈现“蒸烤”模式。
2. 湿热交蒸,体感闷热
大暑时节,暖湿气流与高温叠加,湿度大、蒸发强,形成“湿热交蒸”的极端环境。南方地区因降水频繁,空气常年处于潮湿状态,人体汗液难以蒸发,散热困难;北方地区虽降水较少,但偶尔的降雨也会加重空气湿度,加剧闷热感,民间常用“上蒸下煮”来形容这种天气。
3. 雷暴与强降水频繁
大暑是雷暴天气的高发期,尤其在华南西部、江南东部等地区,受强对流空气影响,常出现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等天气。强降水虽能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但也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山体滑坡等灾害。“大雨时行”是大暑的典型特征之一,频繁的降雨有助于降低气温,但也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4. 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
尽管天气炎热,但大暑期间的降水与高温同步出现,形成“雨热同期”的有利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早稻进入收获期,晚稻进入栽插期,玉米、棉花等作物进入旺盛生长期,充足的光照和水分能促进作物光合作用,提高产量。但需注意防范干旱或洪涝灾害,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