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元旦是一年的开始 元旦的由来与习俗

admin

“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最早见于《晋书》记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意为把正月称为“元”(开始),初一称为“旦”(早晨),合指一年的之一天。历史上,中国元旦的日期因朝代历法不同而变化:夏代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期,重新采用夏历,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此后这一传统延续至清朝末年。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中华民国为“行夏正(顺应农时),从西历(便于统计)”,于1912年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当时并未正式命名为“元旦”,民间仍以农历正月初一为传统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之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法,正式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并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以此区分两个新年,元旦由此成为全国人民的法定节日。

二、元旦的习俗

为什么元旦是一年的开始 元旦的由来与习俗

古代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的习俗以祭祀、祈福为主,逐渐演变为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主要包括:放爆竹(传说为驱赶“年兽”,象征除旧迎新,增添喜庆氛围)、扫尘(“尘”与“陈”谐音,寓意“除陈布新”,扫除穷运、晦气)、吃饺子(明清时期北方流行,形似元宝,象征“招财进宝”)、吃年糕(南方流行,“糕”与“高”谐音,寓意“年年高升”)、贴春联与福字(用红纸书写吉祥话语,贴于门窗,象征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祭神佛与祖先(表达对神灵庇佑、祖先恩德的感恩,祈求新年平安顺遂)。

现代元旦的习俗更注重社交与休闲,机关、企业常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如茶话会、联欢会),民间则以团圆、游乐为主,部分地区保留了传统元素(如北方部分地区仍有吃饺子的习惯),同时融入了现代文化符号(如跨年晚会、灯光秀、社交媒体拜年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