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贴合“110数字”主题的传统儿歌,通过形象比喻将数字与生活常见事物关联,帮助孩子建立数字认知。歌词如下: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得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得好,9像小勺来盛饭,10像铅笔和鸡蛋”。
儿歌以“实物具象化”的方式,让数字变得生动可感,是幼儿学习数字形状的经典启蒙内容。
2. 《数数歌》(递进计数版)
以“从1到10”的递进顺序,用简单韵律引导孩子数数,适合低龄儿童熟悉数字序列。常见歌词: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六七八九十,回家数核桃”(部分版本后续会加入“数青蛙”“数星星”等内容,延续计数逻辑)。
3. 《拍手歌》(互动游戏版)
将数字融入拍手游戏中,通过“你拍一我拍一”的互动形式,让孩子在欢乐中巩固数字记忆。歌词示例: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梳小辫;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吃饼干;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敲大鼓;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小孩吃石榴;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小孩坐飞机;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你拍九我拍九,九个小孩交朋友;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小孩站得直”。
4. 《手指歌》(肢体联动版)
结合手指动作与数字,通过“手指变形”让数字变得可触摸,增强孩子的参与感。歌词:
“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二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变成小兔子,蹦蹦蹦;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变成小花猫,喵喵喵;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变成螃蟹走,走走走;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变成大老虎,吼吼吼”(部分版本会延伸至10根手指,对应“大锤头”等动作)。
5. 《上楼梯》(生活场景版)
用“上楼梯”的生活场景串联数字,模拟“跨台阶”的动作,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数字的递增。歌词:
“一二三,三二一,小宝宝,上楼梯,不用扶,不要抱,跨大步,走上去”(部分版本会加入“四五六,七七八八,九九十,下楼梯”的反向计数,强化数字顺序)。
二、包含110数字的古典诗句
1. 《山村咏怀》(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是古代数字诗的典范,依次嵌入1至10十个数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从“离家二三里”到“烟村四五家”,再到“亭台六七座”“花枝八九十”,数字与景物自然融合,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生机。
2. 《百鸟归巢图》(明·伦文叙)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诗中通过数字计算暗合“百鸟”主题:“一只又一只”(1+1=2),“三四”(3×4=12),“五六”(5×6=30),“七八”(7×8=56),总和为2+12+30+56=100,巧妙呼应“百鸟归巢”的题意,体现了数字与文学的巧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