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昼夜温差更大的节气之一,其气温变化主要受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冷空气南下频繁等因素影响,整体呈现“白昼尚热、夜晚转凉、温差悬殊”的特征。
具体来看,白露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昼夜温差可达8℃至16℃,部分区域甚至超过16℃(如北方部分地区)。白天气温仍可维持在25℃至32℃(南方部分地区如湛江,2025年9月上旬更高温约30℃),但因太阳辐射减弱,体感较为舒适;而夜间气温会快速下降至15℃至25℃(北方部分地区如北京、沈阳可低至15℃以下),山区或高海拔地区甚至可能出现霜露。
二、白露时节需注意的事项
1. 起居:防凉避寒,避免受寒
民间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谚语,白露后应逐渐增添衣物,重点保护腹部、背部、肩部等部位(如穿薄外套、长袖睡衣),避免赤膊露体。晚上睡觉时需撤掉凉席,关上窗户,换上薄被,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更应注意腹部保暖(肚脐部位表皮薄、神经敏感,易受寒引发腹痛、腹泻)。
2. 饮食:滋阴润燥,忌辛辣寒凉
白露时节“秋燥”加剧,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皮肤干裂等症状,饮食应以滋阴润燥、养肺生津为主。建议多吃百合、银耳、莲子、山药、沙参、枸杞、黑芝麻、蜂蜜等食物(如百合莲子粥、沙参枸杞粥、山药薏仁粥);少吃辛辣(如辣椒、大蒜、葱、姜)、油炸(如炸鸡腿)及寒凉食物(如冷饮、生鱼片),避免损伤脾胃阳气(尤其脾胃虚寒者)。可适当饮用白露茶(茶树经过夏季酷热,白露前后滋味甘醇,具有去秋燥的功效)。
3. 运动:动静结合,增强体质
白露后气候宜人,是锻炼的好时节,但需避免过度剧烈运动(如长时间跑步、打篮球),可选择慢跑、太极拳、气功、散步等“动静相宜”的运动方式。运动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物,防止着凉。
4. 防护:预防呼吸道与胃肠道疾病
白露时节是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此类人群应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外出可佩戴口罩;注意饮食卫生,少吃海鲜(如带鱼、螃蟹、虾类)等寒凉食物(易诱发胃肠道疾病),预防腹泻、胃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