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昼夜温差显著增大,寒凉感凸显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关键节令,此时夏季风向冬季风过渡,冷空气南下频率增加,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导致日照时间缩短、强度减弱,夜间地面辐射散热加快,昼夜温差显著拉大。据统计,白露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常超过10℃,部分地区甚至可达16℃以上,因此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身不露”等民间谚语,提醒人们早晚需添加衣物以防着凉。
2. 降水分布区域差异大,北方干燥、南方多阴雨
北方地区受夏季风衰退影响,降水明显减少,天气转晴,空气变得干燥,如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白露期间降水多在20mm左右,符合“秋高气爽”的气候特征。而南方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东部)则受冷暖空气交汇或秋台风影响,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连阴雨天气,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小,对晚稻抽穗扬花、中稻收割及棉桃爆桃等农事活动不利,故有“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
3. 露水凝结成典型自然现象,标志天气转凉
白露时节,晴朗、微风、近地层湿度大的条件利于露水形成:白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空气中水汽充足;夜间气温迅速下降,当物体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水汽便在花草树木、农作物等表面凝结成细密的小水珠,清晨阳光照射下晶莹洁白,故得名“白露”。露的出现是天气从炎热向凉爽转变的重要标志,也反映了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