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保保”是雨水节气特有的民间风俗,核心是父母为子女寻找“干爹”(保保),寓意“雨露滋润易生长”,希望孩子能在干爹的守护下健康顺利成长。这一习俗源于古人对自然的敬畏——雨水是万物萌发的关键,认为“雨露”能赋予孩子生命力,而干爹的“庇佑”则能弥补子女命理中的不足。
“拉保保”的具体流程
雨水节当天,无论晴雨,父母会带着孩子,提着装有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竹编容器),在人群中主动寻找合适的干爹对象。选择干爹的标准通常与孩子的需求相关:若孩子瘦弱,就找身体强壮的人;若希望孩子有文化,就找文人或读书人。一旦有人被拉住,多数会爽快答应(视为有面子的事),随后双方会摆好酒菜、焚香点蜡,让孩子向干爹磕头拜认。干爹需给孩子取个小名或吉祥名字,仪式才算完成。
“拉保保”的后续互动
认干爹后,双方的关系并非“一次性”:有的会成为“常年干亲家”,常年走动,干爹会参与孩子的成长(如生日、升学等重要节点);有的则是“过路干亲家”,仅在节日或特殊场合往来。这种互动不仅是情感纽带,也是传统社会中互助关系的体现。
“拉保保”的地域特色
虽然“拉保保”最初是雨水节气的普遍习俗,但如今已成为四川广汉独有的传统节日(如广汉的“保保节”)。广汉的“拉保保”活动规模更大,融入了更多地方元素(如舞龙、舞狮),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