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穿戴禁忌:守孝期间忌穿红衣服、鲜艳衣物,需着素服;入殓时忌大声哭泣(恐泪水滴入棺材);忌剪发、刮胡子(表示极度哀伤,无心收拾);忌戴华丽首饰。
2. 行为禁忌:老人咽气时忌身边无亲人(认为灵魂需亲人引导安息);入殓时忌随意触碰遗体(尊重逝者仪容);忌在老人刚去世后举办大规模房屋修缮或变动(恐影响逝者安宁);守灵、守孝期间忌参加娱乐活动、串门走亲访友(保持哀痛,专注守孝)。
3. 饮食与生活禁忌:老人去世后忌过生日(视为对逝者不敬);守孝期间忌吃荤腥、饮酒(部分地区习俗);忌在屋内大声说笑(保持庄重)。
4. 社交与语言禁忌:忌在老人去世后不久举办喜事(除非“乘孝娶”等特殊情况);忌在属相与逝者相冲的日子参与葬礼(避免冲撞);祭祀时忌用梨(“梨”与“离”同音,寓意不吉)。
5. 特殊禁忌:老人入殓前忌让其光着身子(需换上寿衣,体现体面);报丧时忌直呼逝者名字、透露死因(尊重逝者隐私);忌在老人尸身散发异味时说出嫌弃话语(对逝者的基本尊重)。
孝子坐棺材的含义
孝子坐棺材的习俗并非普遍存在,但在部分地区(如湖北黄冈、孝感、汉川,湖南常德等)有流传,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 压丧祈福:传统观念中,“坐棺”被称为“压丧”,认为能让子孙兴旺、后继有人。尤其长子长孙坐棺,被视为承担家族传承的责任,寓意家族人丁兴盛。
2. 讨吉利:“坐棺”与“做官”谐音,民间认为这种行为能为孝子带来官运,象征“升官发财”,是普通百姓对子女仕途顺利的美好期盼。
3. 习俗传承:部分地区将坐棺视为丧葬仪式的一部分,需遵循“长子长孙优先”的规则,不允许嬉笑打闹(否则视为对逝者不尊重)。若孝子不愿意,可由其他亲属代替,但需符合当地传统。
需注意的是,这种习俗因地域差异较大,并非所有地方都有,且现代社会中已逐渐简化,更多是传统文化的遗留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