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冬季第2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表示寒潮与强冷空气活动趋于频繁、天气转冷、降水(含雨雪)渐增;它与天气预报里按强度划分的“小雪(降雪强度)”是两个概念,节气并不保证当天或当季一定下雪。
为什么不一定下雪
这是一个气候概念,反映的是气温与降水形势的变化;是否下雪还取决于当时当地的水汽条件与温度层结。
节气名称中的“小”强调的是寒冷程度尚浅、雪量未必大,并非“只下小量的雪”。
从全国看,小雪期间低纬度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往往才刚入冬,降雪并不多见;而“全年降雪量更大的节气”在不少地区也并不在小雪、大雪期间。比如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更大降雪多出现在春季的“雨水”节气。
各地在小雪时节的典型情况
东北:大地封冻,常出现大雪。
西北、华北:冷空气活跃,很多地区迎来初雪。
江南:多见降雨,下雪机会较少。
华南:在小雪到大雪之前,降雪机会极少。
小雪与天气小雪的区别
项目 | 小雪节气 | 天气小雪
性质 | 气候概念,反映一段时间内气温与降水形势 | 天气现象,按强度划分的降雪等级
含义 | 寒潮与冷空气活跃,降水(雨/雪/雨夹雪)渐增 | 指降雪强度较小
是否必然下雪 | 不一定 | 只要达到相应强度标准即为“小雪”
判定依据 | 节气划分(如太阳到达黄经240°) | 气象观测标准(如24小时降雪量0.1—2.4毫米、地面积雪深度<3厘米、水平能见度≥1000米)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