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红叶:寒露后,枫叶、银杏等树木逐渐变红、变黄,漫山遍野的秋叶成为自然景观亮点。此时正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赏枫佳期,许多人会前往山区或公园观赏秋色,感受深秋的绚烂。
登高望远:寒露与重阳节时间相近,民间延续了登高的传统。人们前往景山、香山等高地,既能避开城市喧嚣,又能俯瞰秋景,寓意“步步高升”,同时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赏菊、喝菊花酒:农历九月被称为“菊月”,此时菊花盛开,是赏菊的更佳时节。人们观赏菊花、举办菊花展览,还会饮用菊花酒(或菊花茶),这一习俗源于古代对延年益寿的追求,也与登高一起成为重阳节的配套活动。
吃螃蟹:寒露时节,秋高蟹肥,母蟹进入更佳食用期(有“九月团脐,十月尖”的谚语)。螃蟹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但需注意适量食用,避免过量引起肠胃不适。
吃芝麻:民间认为芝麻具有健脾胃、和五脏、抗衰老的功效,适合寒露时节的干燥气候。常见的吃法有芝麻糊、芝麻糖、芝麻糕等,还有“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的谚语,强调其清热祛火的作用。
采“正秋茶”:寒露前后三天至后四天采摘的茶叶称为“正秋茶”,是秋茶中的上品。此时茶树经过夏季的积累,叶片内含物质丰富,口感甘醇清香,深受老茶客喜爱。
寒露茶好的原因
生长环境优越:寒露前后,昼夜温差大(可达十几度),白天阳光充足,茶树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糖分、氨基酸等内含物质;夜间气温骤降,减少了茶树的呼吸消耗,使得营养物质得以保留。秋燥天气让茶叶中的果胶物质增多,增加了茶汤的醇厚感。
内含物质丰富:寒露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C、果胶等成分含量较高。茶多酚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氨基酸能提升茶汤的鲜爽度;果胶则让茶汤更加醇厚、顺滑,口感更柔和。
口感与香气独特:寒露茶的口感醇厚回甘,带有清雅的花香或草药香(如白茶的甜花香、乌龙茶的果香)。相比春茶的鲜嫩、夏茶的涩味,寒露茶多了一份沉稳与内敛,香气更持久,余味悠长。
*** 工艺讲究:寒露茶的 *** 遵循“萎凋干燥”的核心流程(如白茶的自然摊晾、乌龙茶的半发酵工艺),注重保留茶叶的本真风味。例如,白茶采用薄摊晾晒的方式,让茶叶缓慢失水,激发内在香气;乌龙茶则通过摇青、揉捻等步骤,增强茶叶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