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又称“马日”“送穷日”,是中国春节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辞旧迎新、祈福纳吉的美好愿景。其习俗围绕“送穷”“开运”“开工”三大主题展开,融合了民间信仰与生活智慧。
1. 送穷:辞旧迎新的核心仪式
“送穷”是正月初六更具代表性的习俗,旨在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好运。各地方式略有差异:
垃圾清扫焚烧:家家户户将节日积存的垃圾、破衣烂衫用扫帚扫至簸箕,倒入交叉路口焚烧(部分地区将灰烬投入水中),寓意“送走穷鬼”。
“扔穷鬼·抢财神”游戏:选12岁男孩(寓意“六六大顺”)装扮成“刘海”(民间传说“刘海系金蟾,步步钓金钱”),背着5个纸剪小人上街。路人抢到小人视为“抢到财神”,被抢者则“扔掉穷鬼”。
弃破衣:将污秽杂物、破衣烂衫打扫出门,象征与贫穷告别。
2. 开市:商家开启新一年生意
正月初六是商家“开市”的大日子,寓意“开工大吉”。传统仪式包括:
贴对联:门板张贴“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大红对联。
放鞭炮:营业前燃放鞭炮,象征“红红火火”“平平安安”。
摆年桔:档口放置装满大橘子的盆(“橘”与“吉”谐音),寓意“大吉大利”“吉多财旺”。
传统仪式:旧时老板和店员会猛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取“响响当当,大吉大利”之意。
3. 出行:“三六九,朝外走”的吉利选择
民间认为农历初三、初六、初九是外出的吉利日子,正月初六出行寓意“路路通顺”“行大运”。建议将行走路线设计为圆形(象征团圆美满),期盼新一年办事有始有终、求财圆满。
4. 摆桔纳吉:商家的吉祥口彩
商家为讨“好彩头”,会在档口摆放一盆或多盆大橘子。“桔”与“吉”谐音,既象征“红红火火”,又寓意“吉多财旺”,是新年生意兴隆的美好祝愿。
5. 挹肥:春节后的卫生大扫除
自正月初一至初五不能打扫厕所,初六需进行彻底清扫(称为“挹肥”),清除累积的粪便污秽。这一习俗既是对卫生的重视,也象征“除旧布新”。旧时农民还会在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6. 饮食:以食为媒送穷祈福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用豆面制成,寓意“不好的运气都滚掉,吉祥如意都滚来”。
煎饼:根据春节饮食顺口溜“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初六捏面团”,初六做煎饼也是“送穷”的象征。
7. 相关禁忌:避免破坏好运
忌吵架、打骂孩子:避免影响家庭和睦与事业顺利。
忌洗衣服:防止弄脏水源,“穷神”赖着不走。
忌杀生:避免血光之灾或招惹瘟疫。
忌借钱:防止财运外流。
忌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
忌说不吉利的话:如“破、坏、穷”等,避免兆示疾病凶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