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基础:记住关键基数与月指数
要快速推算日干支,需先牢记两类基础数据:
1. 年代基数:以1900年为起点,每10年为一个基数周期(10年循环一次)。例如19001909年基数为9,19101919年为8,19201929年为7,19301939年为6,19401949年为5,19501959年为4,19601969年为3,19701979年为2,19801989年为1,19901999年为0(后续周期依此类推)。
2. 月指数:用于调整不同月份的天数差异(含闰年影响)。口诀:“月指数,要记清,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对应数:1、2、0、1、1、2、2、3、4、4、5、5”(闰年一月为0,二月为1)。
二、公历日干支快速推算步骤
步骤1:确定年代基数
找到目标年份所在的10年区间,对应基数。例如:1921年属于19201929年,基数为7;1965年属于19601969年,基数为3;1980年属于19801989年,基数为1。
步骤2:计算年份贡献值
公式:年份贡献值 = 年代基数 + 年份尾数×5(年份尾数为年份最后一位数字)。
示例:1921年,年代基数7 + 尾数1×5 = 7+5=12;1965年,年代基数3 + 尾数5×5 = 3+25=28;1980年,年代基数1 + 尾数0×5 = 1+0=1。
步骤3:加上闰年数
闰年判断规则: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能被400整除的年份(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
闰年数计算:从目标年份往前推,到上一个“基数年”(如1920、1960、1980等),统计其中的闰年数量(包括基数年,若基数年是闰年则计入)。
示例:1921年往前推到1920年(基数年),1920年是闰年(1920÷4=480),闰年数=1;1965年往前推到1960年(基数年),1960、1964是闰年(1960÷4=490,1964÷4=491),但1960是基数年,按规则“沾边就算”,闰年数=1;1980年是基数年且是闰年(1980÷4=495),闰年数=1。
步骤4:加上月指数
根据目标月份,查月指数表得到对应数值(闰年一月为0,二月为1,其他月份不变)。
示例:1965年8月,月指数=3;1939年12月,月指数=5;1980年2月(闰年),月指数=1。
步骤5:加上日期
直接加上目标日期(如1日加1,16日加16)。
示例:1921年1月1日加1;1965年8月16日加16;1939年12月27日加27。
步骤6:调整双月与模60
若目标月份是双月(2、4、6、8、10、12月),需在上述总和基础上加30;
将最终总和除以60,取余数(若余数为0,则余数为60);
余数对应干支序数(甲子=1、乙丑=2、…、癸亥=60),即可得到日干支。
三、实例演示
1. 1921年1月1日
年代基数:7(19201929年);
年份贡献值:7+1×5=12;
闰年数:1(1920年是闰年);
月指数:1(一月);
日期:1;
总和:12+1+1+1=15;
15÷60余15→干支序数15=戊寅。
2. 1965年8月16日
年代基数:3(19601969年);
年份贡献值:3+5×5=28;
闰年数:1(1964年是闰年);
月指数:3(八月);
日期:16;
双月加30:28+1+3+16+30=78;
78÷60余18→干支序数18=辛未。
3. 1980年2月5日(闰年)
年代基数:1(19801989年);
年份贡献值:1+0×5=1;
闰年数:1(1980年是闰年);
月指数:1(闰年二月);
日期:5;
总和:1+1+1+5=8;
8÷60余8→干支序数8=辛未。
四、注意事项
闰年判断:严格遵循“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能被400整除”的规则(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
基数年闰年:基数年(如1960、1980、1920年)若为闰年,需计入闰年数;
双月调整:仅双月需加30,单月无需调整;
干支对应:余数1=甲子,余数2=乙丑,…,余数60=癸亥(余数0=癸亥)。
通过以上步骤,可快速推算任意公历日期的日干支,熟练后仅需心算即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