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姓(Nàn)
人口数量:不足百人(全国)。
起源与分布:源自鲜卑族“吐难氏”部落,北魏时期改汉姓“难”,后部分族人迁往朝鲜,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河南焦作、洛阳两市,为典型“鲜卑遗姓”。
2. 死姓(Sǐ)
人口数量:约百人(全国)。
起源与分布:北魏少数民族改汉姓而来(原为“死纥骨氏”),或传说源于岳飞后人避祸改姓。主要分布在宁夏固原、甘肃临夏等西北个别家族,因“不吉利”寓意,近年人口呈减少趋势。
3. 贶姓(Kuàng)
人口数量:约200人(全国)。
起源与分布:极罕见单字姓,一说为“况”姓误写,或源于周代“贶官”(赐予财物的官员)。主要分布在河南安阳、河北邯郸,为“中国最小姓氏”候选之一。
4. 毒姓(Dú)
人口数量:约300人(全国)。
起源与分布:唐朝宰相窦怀贞与太平公主谋反失败,后人被赐姓“毒”以警示。主要分布在台湾彰化、福建莆田个别村落,因姓氏特殊性,传承较为封闭。
5. 酱姓(Jiàng)
人口数量:约400人(全国)。
起源与分布:或与古代酿造业职业相关(如制酱油能手被赐姓),或为少数民族音译。主要分布在湖北武汉、云南昭通,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七姓中最稀有(远少于“盐姓”的200人、“茶姓”的1.3万人)。
6. 剡姓(Shàn/Yǎn)
人口数量:约500人(全国)。
起源与分布:以古地名“剡县”(今浙江嵊州)为姓,或为古羌族分支。主要分布在浙江绍兴、甘肃天水,姓氏文化保留较为完整。
7. 姒姓(Sì)
人口数量:约600人(全国)。
起源与分布:夏朝王室姓氏(大禹后裔),后逐渐衰落。主要分布在浙江绍兴禹陵村(祭祀大禹的核心区域)、陕西汉中,为“上古八大姓”之一(其余为姬、姜、姒、嬴、妘、妫、姚、姞)。
8. 缑姓(Gōu)
人口数量:约800人(全国)。
起源与分布:以周代封地“缑邑”(河南偃师)为氏,或为鲜卑族“渴侯氏”汉化而来。主要分布在山西运城、河南洛阳,有集中村落(如河南偃师缑氏镇)。
9. 爨姓(Cuàn)
人口数量:约1000人(全国)。
起源与分布:东汉南中豪族姓氏(曾统治云南数百年),后因战乱凋零。主要分布在云南曲靖、四川西昌,姓氏文化保存完整(如爨宝子碑、爨龙颜碑为国家级文物)。
10. 叱干姓(Chìgān)
人口数量:约1500人(全国)。
起源与分布:鲜卑族复姓“叱干氏”,西魏时期改单姓“干”“薛”等,少数保留原姓。主要分布在陕西渭南、宁夏吴忠,为“鲜卑遗姓”中传承较久的姓氏。
以上姓氏均符合“稀有”标准(全国人口不足千人),其中难、死、贶、酱等姓因人口极少(不足百人)被称为“中国最小姓氏”;爨、姒、缑等姓则因历史文化悠久(如爨姓统治云南数百年、姒姓为大禹后裔)成为“文化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