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旧布新:因“尘”与“陈”谐音,清扫屋舍象征把旧年的晦气、不顺与“陈旧”一并扫去,以崭新的环境与心态迎接新年。此俗源远流长,被视为过年重要的仪式性动作。
驱邪避疫、祈愿安康:年终大扫除寄托祛病除灾、迎祥纳福的愿望,期望来年一家安康顺遂。
辞旧迎新、万象更新:以整洁明亮迎新年,寓意否极泰来、焕然一新,开启新的生活气象。
历史渊源与传说
典籍可追溯至《吕氏春秋》,显示扫尘之风自上古即有;后世逐渐固化为岁末的固定习俗。
民间流传“三尸神”搬弄是非、以蜘蛛网作记号,王灵官除夕下界惩戒的传说;为避祸,家家在送灶后进行大扫除,最终形成“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年俗(北方多称“扫房”,南方多称“掸尘”)。这一传说解释了扫尘“除灾纳福”的象征意义。
常见做法与讲究
何时扫:多在送灶后至除夕之间完成;不少地方讲究在白天打扫,尤以上午8:00—12:00为宜,寓“阳气足、扫晦气”。
从里到外还是从外到里:各地说法不一——
有的地方按“里到外”扫,寓意把“晦气”扫出家门;
也有按家中一年运势来定:若整体顺利,可从大门向内收纳好运;若不顺,则从内向外扫出晦气。两种做法皆见于民俗记载。
扫什么:清理墙角、床下、屋梁等积尘处,擦拭金属把手等物件,使屋内“焕然一新”;同时常会处理破旧碗筷、旧衣,以免“漏财”,并以“全家齐动手”增进团圆与凝聚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