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伏时间表一览 中伏为什么最热

admin

2025年三伏天共计30天,为近年来“最短”三伏周期,其中中伏时间为7月30日(星期三,农历闰六月初六)至8月8日(星期五,农历六月十四),共10天。具体推算依据我国传统干支纪日法:夏至后第三个庚日(7月20日)为初伏起点,初伏持续10天;中伏为初伏之后的之一个庚日(7月30日)至立秋后之一个庚日(8月9日)之间的时段,因2025年夏至至立秋仅有4个庚日,故中伏为10天。

中伏最热的主要原因

中伏之所以成为三伏天中最热的阶段,是多重气象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

2025年中伏时间表一览 中伏为什么最热

1. 热量累积效应:从夏至开始,地表每日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远超夜间释放的热量,热量持续累积至中伏达到峰值。此时地表温度处于全年更高水平,为高温奠定了基础。

2. 大气环流控制:中伏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其内部下沉气流形成三大特征——晴朗少云(抑制云雨发展,太阳辐射直接加热地表)、下沉增温(气流下沉过程中压缩增温,进一步推高近地面气温)、风速减小(热量不易扩散,热空气停留时间更长),共同加剧高温。

3. 水汽条件加剧闷热感:中伏时,我国东部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水汽输送充沛,相对湿度较高(多在60%以上)。高湿度环境下,汗液难以蒸发,体感温度远高于实际气温,形成“蒸煮”般的闷热感。

4. 昼夜温差缩小:中伏期间,热量持续累积导致地表无法通过夜间散热有效释放积温,昼夜温差缩小(多在5摄氏度以内)。夜间温度居高不下,使得人体无法得到充分降温,进一步加剧了高温的持续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