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暑是什么时候2025 大暑节气特点是什么

admin

2025年大暑节气交节时间为7月22日21时29分11秒(星期二),农历为二零二五年六月廿八。这一时间点处于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区间,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标志着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更高的时段正式来临。

大暑节气的核心特点

1. 气温极端性:一年中最热的“炎热之极”

今年大暑是什么时候2025 大暑节气特点是什么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炎热程度最强的节气,民间素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处于一年中最热阶段,35℃以上高温司空见惯,部分地区甚至会出现40℃以上的极端高温。这种高温并非孤立,而是伴随“雨热同期”——充足的光照与高温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必要条件,但也容易导致作物灼伤、产量受损。

2. 降水与灾害:雨热同季的双重考验

大暑时节雷暴频繁、雨量充沛,是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区“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此时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易引发强降雨甚至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如农田积水导致作物烂根)。高温加速田间水分蒸发,若遇持续干旱,需及时灌溉以避免作物缺水。

3. 物候特征:自然界的“蒸煮模式”信号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误以为腐草所变)、“二候土润溽暑”(土壤高温潮湿,适宜喜水作物生长)、“三候大雨时行”(雷雨天气频发,暑湿逐渐减弱)。这些物候生动反映了大暑时节“湿热交蒸”的自然状态,也是万物进入快速生长期的标志。

4. 农业生产:喜温作物的“生长旺季”与双重挑战

大暑正值双抢时节(早稻收获、晚稻栽插),高温有利于早稻成熟和晚稻快速生长,但需应对“干旱”与“洪涝”的双重威胁。早稻需防范后期风雨引发的病虫害,确保丰产;晚稻则要抓住晴天多割、阴天多栽,避免错过更佳生长期。此时病虫害(如稻瘟病、螟虫)易爆发,需加强监测与防治。

5. 民俗文化:以“解暑”为核心的夏日仪式

大暑时节,各地民俗多围绕“消暑”展开:广东地区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冻、烧仙草是夏季消暑甜品,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陕西安康等地因夏季闷热潮湿,流行吃“酸菜面”(浇油泼辣子、喝酸爽汤汁,消食开胃);此外还有饮伏茶(金银花、夏枯草等草药煎制,免费供路人饮用)、晒伏姜(生姜切片晒干,驱寒祛湿)等传统。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