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门类:工学;学科类别:计算机类;专业代码:080901。
层次与学制:本科,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定位与口径:面向计算机系统与 *** 兼顾的宽口径专业,强调软硬件协同、算法与系统能力并重,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工程实践与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沿革要点:1998年目录中确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代码080605);2012年起以新专业(代码080901)取代旧专业及“仿真科学与技术”(代码080638S)。
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
目标:系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 *** ,具备计算思维与系统设计/实现/应用能力,能在科研、教育、产业与部门从事计算机相关的研究、开发、运维与管理。
能力结构:
理论与 *** :离散结构、算法与复杂度、体系结构、操作系统、 *** 、数据库、软件工程等。
工程实践:需求分析、系统建模、编程实现、测试与运维、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
综合素养:终身学习、跨学科应用、职业与安全、国际视野与沟通表达。
主要课程与方向设置
典型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 *** 、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部分院校开设数字逻辑、接口与通信、嵌入式系统、汇编语言等强化课程。
常见方向示例:
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体系结构(组成原理、编译、嵌入式Linux、接口与通信)
*** 与信息安全( *** 协议、 *** 安全技术、路由交换、密码学)
软件工程与分布式系统(工程化开发、云与微服务、分布式计算)
人工智能与图形学/可视化(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图形学)
注:不同高校会结合办学优势设置特色方向与选修模块。
学制学位与质量保障
学制学位: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课程学分参考:总学分常见在140–180学分区间(各校会有差异)。
工程教育认证:多所高校该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如华东理工大学多次通过认证),体现培养质量与工程实践能力的系统保障。
就业与发展
就业面与方向:覆盖软件开发、 *** 与系统工程、信息安全、嵌入式与物联网、数据工程与智能应用、测试与运维、技术支持、科研与教育等。
行业与地区(样本统计):主要流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约38%)、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约11%)、互联网与相关服务(约11%);地区集中在北京(约25%)、上海(约15%)、深圳(约12%)、成都/广州(各约6%)。
薪酬梯度(按工作年限,元/月,样本口径):应届约6525;2年约9054;5年约12337;10年约17874。
升学深造:可对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学术或专业学位硕士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