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字命理体系中,月令是月柱的地支(如寅月、卯月),代表当月的主导五行之气,是衡量五行旺衰的“基准标尺”。而司权是月令藏干(地支中隐藏的天干,又称“人元”)实际掌权执政的时段——由于月令藏干并非单一(如寅月藏戊、丙、甲),其主导权会随节气推移在藏干间有序交接,此即“司权”。
以寅月为例,立春后7天为戊土司权(戊为寅月余气),中间7天为丙火司权(丙为寅月中气),后16天为甲木司权(甲为寅月本气,临官之地)。司权意味着该藏干在对应时段内主导月令五行的力量,是判断五行旺衰、十神性质的关键依据。
二、八字月令司权的重要性
1. 精准判断五行旺衰,避免“静态认知”误区
月令藏干的司权时段决定了五行的“实际力量”。例如寅月,若出生在立春后814天(丙火司权),虽月令本气为甲木,但丙火(火)的力量更强(火生木,火为木之母),此时甲木虽为日主,但需兼顾丙火的生助;若出生在后16天(甲木司权),则甲木(木)的力量最强,日主更易得令。忽略司权,仅以月令本气判断旺衰,会导致对日主强弱、十神强弱的误判。
2. 是取用神、定格局的核心依据
格局是八字命局的核心框架,而格局的确定离不开月令司权。正官、七杀、财、印等格局多依月令所透十神而定,且需结合司权时段判断十神的“真假”与“强弱”。例如寅月生人,若甲木(本气)司权且透出天干,则为“正官格”(甲木为日主的正官);若丙火(中气)司权且透出,则为“偏财格”(丙火为日主的偏财)。《继善篇》云“取用凭于生月”,用神的选取需以月令司权时段的藏干为核心——若月令司权藏干为日主的“喜用神”(如日主弱,司权藏干为印星),则用神得力,格局易成。
3. 影响十神性质与调候需求
司权时段的变化会导致十神的“性质”与“需求”波动。例如辰月(三月),前9天为乙木司权(伤官),若日主为庚金,乙木伤官泄秀,需注意发挥才华;中间3天为癸水司权(偏财),则需关注财运;后18天为戊土司权(七杀),则需防范官杀克身,可能需要印星通关(用印化杀)。司权时段的五行特点决定了调候的时机——如寅月(初春)司权藏干为戊土(余气),需丙火(火)驱寒(木需火暖);午月(五月)司权藏干为丁火(中气),需壬水(水)润泽(火需水调)。
4. 关联大运起始,贯穿命局动态变化
月令是大运的源头(运源),大运的干支从月令开始顺排或逆排。司权时段的变化会影响大运的“起点”与“五行流向”——例如寅月,若甲木司权(后16天),则大运可能更注重“木”的流转(如顺排为卯、辰等);若戊土司权(前7天),则大运可能更注重“土”的流转(如顺排为己、庚等)。这种动态关联使得月令司权成为连接静态命局与动态运势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