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佩戴禁忌 怎么看合成钻石和天然钻石

admin

1. 避免接触油污:钻石具有强亲油性,日常佩戴时需远离化妆品、护肤品、油烟等油性物质,否则油渍会附着在钻石表面,掩盖其光泽与火彩。若沾染油污,建议用中性清洁剂浸泡清洗。

2. 远离化学物品:避免接触强酸、强碱(如漂白水、消毒水、洗洁精)及辐射环境,这些物质会腐蚀钻石的镶托(如18K金、铂金),甚至破坏钻石的结晶结构,导致变色或裂纹。

3. 防止剧烈撞击:钻石虽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但脆性较大,受到强力撞击(如运动、干粗活、碰撞硬物)时易出现裂纹或碎裂,日常需避免此类行为。

钻石佩戴禁忌 怎么看合成钻石和天然钻石

4. 分开存放避免刮伤:钻石硬度极高(莫氏硬度10),与其他宝石、金属首饰一同存放时,会因摩擦刮伤对方。建议将钻石首饰单独放在柔软的首饰盒中,分格收纳。

5. 避免高温与暴晒:钻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在高温(如明火、烤箱、 *** )环境下可能燃烧(800℃以上会分解为二氧化碳);长期暴晒会导致钻石内部水分流失,影响光泽。需远离高温源,避免长时间暴晒。

6. 运动/做家务时取下:做家务(如洗碗、打扫)、运动(如跑步、健身)时,易沾染油污、灰尘或受到撞击,建议取下钻石首饰,防止其受损或沾染污渍。

7. 定期专业保养:每年将钻石首饰送至专业珠宝店进行保养,检查镶托是否松动、磨损,必要时进行加固或重新抛光,以保持其闪耀度。

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的鉴别 ***

1. 生长纹观察:借助DiamondView等专业仪器观察钻石内部生长纹。天然钻石的生长纹呈现不规则、杂乱的波浪状或扭曲状;合成钻石(尤其是CVD法)的生长纹则规则、整齐,呈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案。

2. 荧光与磷光反应:天然钻石在长紫外线(UV)照射下多呈现蓝色荧光,短UV下荧光较弱或无,且荧光分布均匀或不均匀;培育钻石(尤其是HPHT法)在长UV下多为惰性(无明显荧光),短UV下发出中强黄绿色荧光,且荧光强度高于长UV。部分HPHT合成钻石还具有磷光(激发后持续发光)特征。

3. 包裹体类型:天然钻石内部包裹体多为自然形成的矿物(如石榴子石、透辉石、顽火辉石),形态各异;合成钻石的包裹体则与合成环境相关,常见不透明的金属颗粒(如铁、镍合金),呈 *** 状、棒状,反射光下呈金属光泽。

4. 氮元素分析: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检测钻石中的氮元素存在形式。天然钻石中98%以上为Ⅰa型氮(氮原子以聚集态存在);合成钻石多为Ⅱa型(几乎不含氮)或Ⅰb型(氮原子以孤立态存在),可通过氮元素类型区分。

5. 专业证书核查:购买钻石时,需查看权威机构出具的证书,证书会明确标注钻石类型。例如:GIA证书中,天然钻石标注“Natural Diamond”,培育钻石标注“LaboratoryGrown”;IGI证书中,天然钻石标注“Natural”,培育钻石标注“Lab Grown”;NGTC国检证书中,天然钻石标注“天然钻石”,培育钻石标注“实验室培育钻石”。

6. 磁性测试(针对HPHT合成钻石):HPHT法合成的钻石因生长过程中混入铁、镍等金属触媒,可能具有一定的磁性,可被吸铁石轻微吸附;天然钻石几乎无磁性(除非含有少量金属包裹体,但概率极低)。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