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和寒露有什么区别

admin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9月79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65°;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10月89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

2. 气候特点差异

白露是夏秋过渡的关键节气,标志着天气由热转凉,昼夜温差逐渐拉大(如黄河中下游地区白露节气平均气温约20.1℃),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的露水因夜间降温凝结成白色水珠,“白露”因此得名,此时仍有“秋老虎”残留,白天较热,夜晚开始有凉意;寒露则代表气温进一步下降,寒意渐浓,昼夜温差更大(如黄河中下游地区寒露节气平均气温约14.8℃),露水因气温更低而更显清冷,即将凝结成霜,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已进入深秋,东北、西北部分地区甚至已进入冬季,南方也秋意渐浓,偶见早霜。

白露和寒露有什么区别

3. 物候现象差异

两者的物候均以候鸟活动和植物变化为核心,但细节有所不同:

一候:白露为“鸿雁来”,指先头雁阵开始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寒露为“鸿雁来宾”,指最后一批鸿雁南迁,古人以“宾”表示后来者。

二候:白露为“玄鸟归”,指燕子(玄鸟)因北方气温下降返回南方;寒露为“雀入大水为蛤”,指黄雀等雀鸟因气温降低躲入河湖沼泽觅食,古人见海边蛤蜊条纹与雀鸟相似,误以为雀鸟化为蛤蜊。

三候:白露为“群鸟养羞”,指留鸟(如麻雀、喜鹊)开始储存过冬食物(如种子、果实);寒露为“菊有黄华”,指耐寒的菊花在此时竞相开放,成为深秋的标志性景观。

4. 节气寓意差异

白露的核心寓意为“天气由热转凉”,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是夏秋交替的重要节点;寒露的核心寓意为“气温进一步降低”,标志着深秋时节的到来,暗示冬季即将临近,是秋向冬过渡的关键节气。

5. 农事活动差异

白露时节,北方地区进入秋收秋种的繁忙期,玉米、红薯、黄豆等秋熟作物陆续成熟,需及时收割;南方地区则处于晚稻抽穗灌浆的关键期,需加强田间管理(如灌溉、施肥),确保晚稻丰收。寒露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完成秋收,开始播种冬小麦(“寒露种小麦,种一碗,收一斗”),需抢抓农时,避免因降温影响出苗;南方地区则需应对“寒露风”(秋季冷空气入侵导致的降温),采取施农家肥、加强灌溉等措施,防止晚稻瘪粒、空壳减产。

6. 传统习俗差异

白露的传统习俗多与“防凉”和“秋收”相关,如“白露身不露”(提醒人们早晚添加衣被,避免袒胸露背)、喝白露茶(此时茶叶口感醇厚,具有润肺功效)、酿白露米酒(用糯米、酒曲酿制,甘甜温润)。寒露的传统习俗则更注重“赏秋”和“滋补”,如赏枫叶(“霜叶红于二月花”,北方漫山红叶成为秋季热门景观)、吃芝麻(“寒露吃芝麻”,芝麻具有润肠燥、排毒功能,适合秋季食用)、饮菊花酒(菊花盛开时酿造,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与重阳节习俗结合)、吃螃蟹(寒露前后螃蟹肥美,是秋季餐桌上的佳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