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的特征有哪些

admin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第三个节气),每年公历9月79日交节,其名称源于此时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成露的自然现象,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季节由夏入秋的关键节令。

1. 昼夜温差显著增大

白露时节,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取代,冷空气南下频繁,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导致日照时间缩短、强度减弱,夜间晴朗少云使得地面辐射散热加快,昼夜温差常超过10℃(部分地区可达16℃以上),成为一年中温差更大的节气之一。民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正是对这种气温快速下降的生动描述。

白露节气的特征有哪些

2. 露水凝结成典型物候

“白露”之名直接源于此时的露水现象。晴朗、微风、近地层湿度大的夜晚,地面或植物表面温度降至“露点温度”(空气饱和时的温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密的小水珠,附着在草叶、花瓣等物体上。清晨阳光下,这些露珠晶莹洁白,“白露”因此得名,也成为秋凉的直观标志。

3. 候鸟南飞与动物储食

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鸿雁、燕子等候鸟开始列队从北方迁往南方避寒;百鸟则忙着储存干果、粮食等食物,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这种物候变化是鸟类对气温下降的本能反应,也是季节转换的重要信号。

4. 气候由夏入秋的过渡特征

白露是秋季的正式开端,天气逐渐转凉,炎热夏季的酷暑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凉爽的秋风。我国大部分地区(如淮北、江南、西南等地)日平均气温降至22℃以下,符合气候学上的秋季标准。北方地区秋高气爽、云淡风轻,而华南地区则常出现“绵雨”天气(如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降雨强度小、雨日多、持续时间长,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有一定不利影响。

5. 农事活动的关键节点

白露时节是农事繁忙的时期: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大豆、高粱;大江南北的棉花进入全面分批采收阶段;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开始播种,华北地区秋种即将启动。南方晚稻正处于扬花灌浆期,需抓紧晴好天气浅水勤灌,避免低温阴雨影响产量。民间“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谚语,强调了晴天对农作物成熟的重要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