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五的风俗禁忌盘点

admin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春节期间的关键节点,承载着“破除禁忌、送穷迎富”的美好期盼。其风俗与禁忌围绕“辞旧迎新”展开,既包含传统仪式,也有对生活的美好寄托。

一、主要风俗

1. 祭财神:民间视正月初五为财神诞辰(或“五路神”诞辰,寓意“东西南北中”五路来财),各地均有迎财神习俗。商家多在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鸣锣击鼓焚香礼拜,称为“抢路头”(意为最早接到真神,招财进宝);家庭则会在初五零时打开大门、窗户,燃香放爆竹,向财神致敬,随后吃“路头酒”,直至天亮,祈愿财神赐予金银财宝。

年初五的风俗禁忌盘点

2. 送穷:“送穷”是破五的核心习俗之一,旨在驱赶“穷气”“晦气”。传统做法包括:彻底打扫房屋(将除夕至初四积攒的垃圾集中),用纸扎“穷媳妇”(或“五穷鬼”,代表“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将其背负垃圾送出门外,燃放爆竹炸之;部分地区还有“填穷坑”(吃搅团、饱食)、“得富”(拿走别人家的“穷媳妇”)等习俗,寓意“送走穷困,迎来富裕”。

3. 吃饺子:初五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是传统食俗。包饺子时需用力捏紧边缘,象征“封住小人之口”(避免谗言);部分地区还会在饺子里包入、蜜枣、红糖,寓意“发财”“好运早来”“甜蜜和美”。饺子形似“元宝”,也承载着“招财进宝”的美好愿望。

4. 放鞭炮:初五当天,家家户户会放鞭炮,且需从屋内向屋外燃放,寓意“崩穷”(将晦气、穷气、妖魔鬼怪赶出家门)。部分地区还会特意燃放“二踢脚”(双响炮),增强“驱邪”的仪式感。

5. 开市:旧俗春节期间店铺歇业,初五则为开市吉日。商家认为初五是财神圣日,选择此日开业能“招财进宝”,因此会举行热闹的开市仪式(如放鞭炮、挂红灯笼、祭财神),祈愿新年生意兴隆。

二、主要禁忌

1. 忌串门:《燕京岁时记》《清裨类钞》均有记载,“初五日谓之‘破五’,妇女不得出门”。民间传说姜太公封老婆为“穷神”,并令其“见破即归”,为避穷神,初五忌串门;也有说法认为串门会将“晦气”带到别人家,故老人们多忌讳此日走亲访友。

2. 不宜做事:旧时认为初五是“五忙日”,禁止动土、做针线、梳头等。动土恐引发灾害,做针线、梳头则会招来蝎子、蚰蜒(民间迷信说法);此日也不宜做新饭、说不吉利的话(延续初一到初四的部分禁忌)。

3. 忌吃特定食物:部分地区有忌吃藕的习俗(藕多孔,象征“窟窿”,恐破财、欠债);还有忌吃冻饺子的禁忌(如黑龙江地区),认为冻饺子不新鲜,影响“招财”寓意。

4. 忌倒垃圾:初一到初四积攒的垃圾需在初五统一送走,忌提前倒垃圾(认为会“扫走财气”);送穷时需将垃圾彻底倒出家门,不可留存。

这些风俗与禁忌虽带有传统迷信色彩,但本质是人们对“辞旧迎新、摆脱穷困、迎接富足”的美好期盼,至今仍在部分地区保留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