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立夏的公历时间为5月5日(星期一),对应的农历为二零二五年四月初八。当日13时56分至13时57分(不同来源记录略有差异)交节,标志着夏季正式开始。
立夏时节的注意事项
1. 起居养生:顺应天时,调整作息
立夏后日照渐长,应遵循“夜卧早起”的原则,晚睡不超过23点,早起约6点,保证78小时睡眠。午间1315时为一天中气温更高、阳气最盛的时段,人体易出现疲劳、困倦,建议进行半小时左右的午睡,有助于恢复体力、养护心阴,还能降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早晚温差仍较大(尤其北方),需注意增减衣物,避免贪凉吹空调或风扇,以防风寒侵袭。
2. 饮食调养:增酸减苦,健脾祛湿
夏季心气渐强、肝气渐弱,饮食需遵循“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脾胃”的原则。可适当多吃酸味食物(如乌梅、五味子、山楂、番茄),其收涩特性能生津止渴、防止出汗过多;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苣)可清心降火,但不宜过量,以免伤脾胃。夏季湿气重,应多吃健脾利湿之品(如薏米、赤小豆、山药、茯苓、绿豆),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如冰镇瓜果、冷饮),以防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腹泻或食欲不振。补水方面,除了白开水、淡茶水,还可自制绿豆汤、酸梅汤等消暑饮品,运动后需补充电解质(如淡盐水)。
3. 运动养生:温和有氧,避免大汗
夏季人体代谢加速、能量消耗增大,运动应选择温和、有氧的方式(如清晨或傍晚的散步、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瑜伽),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重体力劳动)导致大汗淋漓。汗为心之液,大汗会伤津液、耗气,引起体虚乏力、心烦气躁等症状。运动时间建议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4. 情志调节:戒怒戒躁,静心养神
夏季高温易导致心火过旺,人容易出现烦躁、焦虑、失眠等情绪问题。需重视心神调养,保持心情舒畅、安闲自乐,避免暴喜伤心。可通过、冥想、听舒缓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江南好》《雨打芭蕉》)、参与园艺或书画等活动,放松身心、调节情绪,预防血压不稳、心律失常等问题。
5. 疾病预防:重点关注三类问题
防“三高”:夏季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需密切监测病情,保持清淡饮食、及时补水,避免暴饮暴食、吸烟饮酒。
防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需注意养心通脉,可在煲汤、煮粥时加入桂圆、麦冬、大枣、百合等食材,有助于养心安神。
防胃肠道疾病:夏季食物易变质,需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变质食物,脾胃虚弱者避免贪食冷饮,以防损伤脾胃阳气。
防皮肤病:夏季紫外线强,需做好防晒(如打伞、戴帽子、涂防晒霜),避免上午10点后长时间暴晒,预防日光性皮炎;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宽松透气的鞋子,预防足癣(脚气)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