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烧炮:岭南民间祈福抢彩头的传统盛事
烧炮是岭南历史悠久的民间风俗,最初源于古代佛山庆祝“北帝诞”的庆典活动(北帝为司水之神,寓意消灾化厄、普降甘霖)。随着时间推移,其逐渐演变为云浮地区民众祈福求财、感怀盛世的重要传统,承载着对“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美好向往。
一、云浮烧炮的时间与分布
云浮各地烧炮时间略有差异,但固定地域的烧炮日期常年不变,多集中在正月初十之后(如云城区鹏石村农历二月初二、南盛镇农历二月十九、富林镇马塘庙会农历五月初十到十三等)。这一日期约定俗成,成为当地村民一年中最期待的民俗节点之一。
二、仪式流程:从筹备到 *** 的完整环节
1. 前置准备:正式烧炮前,村里会举行奏乐、祭祖、舞狮等预热活动,营造热闹氛围;随后进行游炮,村民抬着花炮、烧猪、鸡等供品在村内或周边路段巡游,展示对神灵的敬意。
2. 现场氛围营造:烧炮当天,炮台搭在村口开阔平地(高约十余米,用竹木搭建),台前设神台。村民陆续到场,在神位前奉上“利是”(金额不限),烧香礼拜,祈求财运、子嗣等心愿“灵验”。
3. *** :放炮与抢彩头:吉时一到,场内烟花齐放、八音齐奏,场面沸腾。点炮手攀上炮台点燃生铁铸成的炮筒(筒状笋形,内装,上置“炮胆/炮头”——特制铁环)。炮响后,炮头冲飞至半空坠落地面,村民蜂拥而上拼抢(谓之“执炮”),过程激烈,充满紧张感。
三、抢彩头的寓意与规则
“抢到炮头”是烧炮的核心亮点,寓意“执到好运”:
抢到者需携炮跑回,拜倒在神位前,完成“接福”仪式;
可获得丰厚彩头(如大红包、红米酒、茶叶、、三鸟等),同时成为下一年烧炮活动的组织者(炮首);
炮首需筹措下一年活动经费,奖金暂由其保管一年(本利归还),过去曾有帮会借此显示实力,如今则更注重“好意头”。
四、现代演变:从传统到文化的传承
如今,云浮烧炮的“抢彩头”已不仅是追求奖金,更成为凝聚乡情、传承文化的载体:
村民无论外出多远,都会尽量赶回参与,出嫁女也会携家人回村,体现“人气旺、家族兴”的传统观念;
部分地区将烧炮与庙会结合(如云安区富林镇马塘庙会,逢子、卯、午、酉年举办,包含巡游、演戏等活动),丰富了民俗内涵;
2010年,云安区都杨镇金鱼沙村土地诞炮会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推动了烧炮文化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