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立秋的当家吃食
贴秋膘吃肉:以烤肉、酱肘子、炖肉、烧鱼为主,讲求“以肉补夏”。更具京味的是在“炙子”上烤肉(松木/果木炭火,肉片薄、蘸料讲究),旧京有“南宛北季”(烤肉宛、烤肉季)之说;居家也会做红烧肉、酱鸡鸭等。
啃秋食瓜:立秋当日吃瓜果以祛暑气,北京有“早上甜瓜、晚上西瓜”的讲究,也流行把瓜、蒸茄脯、香薷饮在院里露一宿,次日合家食饮,寓意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
吃茄子:民间谚语“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茄子口感近肉,既应时又解馋。
时令尝鲜:立秋前后上新青玉米(煮、炒、做“刺猬窝头”)、鲜豆角(五香豆)、煮毛豆/豌豆/鲜花生等,既尝新又易消化。
传统做法与吃法要点
炙子烤肉:用一根根铁条钉成的圆板“炙子”,下烧松木/果木,羊肉切薄片,拌酱油、香油、料酒、香菜,用长筷在炙子上“武吃”(边烤边吃),肉带木香、焦香更足。
酱肘子与炖肉:老北京“贴秋膘”家常做法是用葱姜蒜、大料、酱香慢火入味,讲究的料包可达二十余味香料,软烂入味、肥而不腻。
“秋鲜儿”与杂粮:应季做玉米渣粥、高粱米饭、枣窝头,既应“吃秋鲜儿”,又兼顾杂粮养人。
顺时搭配与适量原则
立秋后“秋燥”渐起,饮食宜加百合、山药、莲藕、芝麻、蜂蜜、枇杷、牛奶等润肺生津;若逢秋雨连绵,可适量用山药、芡实、薏米、茯苓、陈皮、大枣助脾化湿。
初秋仍有“秋老虎”,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贴秋膘要适度,不宜一次性大量进食肉类,应与时令蔬果、豆制品等搭配,循序渐进更稳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