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全席是清代宫廷御宴的集大成者,融合满族“八大碗”“烧烤”“火锅”与汉族“扒、炸、炒、熘”等烹饪技艺,以“奢华、精致、品类全”为特色,象征满汉民族文化交融。传统满汉全席菜品数量并无绝对定式,常见说法为108道(南菜54道、北菜54道),分三天享用,涵盖冷荤、热肴、点心、茶食、水果等品类。
主要宴席类型
满汉全席按用途分为六大类,每类均有固定主题与菜品框架:
1. 蒙古亲藩宴:为招待蒙古亲族而设,注重“民族融合”,菜品包括凤尾鱼翅、红梅珠香、宫保野兔、豆面饽饽、奶汁角等,突出满族传统风味与蒙古族食材结合。
2. 廷臣宴:为奖赏功勋大臣而设,强调“君臣和谐”,菜品有砂锅煨鹿筋、鸡丝银耳、桂花鱼条、罗汉大虾、慈禧小窝头等,融合南北烹饪技巧。
3. 万寿宴:为皇帝/皇后寿诞而设,主打“吉祥寓意”,菜品包括玉掌献寿、明珠豆腐、首乌鸡丁、百花鸭舌、长寿龙须面、百寿桃等,造型与名称均蕴含福寿内涵。
4. 千叟宴:为宴请耆老而设,规模更大,菜品注重“家常与珍稀结合”,有沙舟踏翠、琵琶大虾、龙舟镢鱼、一品豆腐、千层蒸糕、什锦花篮及火锅(含鹿肉、飞龙、山鸡等)。
5. 九白宴:为接待蒙古部落贡使而设,源自“九白之贡”(白骆驼、白马),菜品有红烧麒麟面、鼓板龙蟹、麻辣蹄筋、五彩炒驼峰、木犀糕、玉面葫芦等,体现游牧与农耕文化融合。
6. 节令宴:按四季时令而设,强调“应季新鲜”,菜品包括凤凰展翅、熊猫蟹肉、原壳鲜鲍鱼、烧鹧鸪、重阳花糕、月饼、腊八粥等,贴合节日习俗。
经典菜品举例
满汉全席的菜品名称多具皇家气派,部分经典菜品如下:
蒸制类: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传统“满席”代表,凸显山珍特色);
烧制类: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锅烧鲤鱼(融合汉族“烧”法,肉质酥烂);
卤酱类:卤猪、卤鸭、酱鸡、卤什件儿(酱香浓郁,下酒佳品);
凉拌清炒:清拌鸭丝、炒银丝、炒白虾、炝青蛤(清爽开胃,体现汉族“小炒”特色);
烩炸类:烩鸭丝、烩鸭腰、烩三鲜、软炸里脊(烩菜醇厚,炸菜酥香);
特色菜:天香白冀(千叟宴前菜,用鲍鱼、木樨香露等 *** ,工艺繁复)、鼎湖上素(岭南素菜,以雪耳、香菇等拼成“山形”,清淡鲜嫩)、八宝葫芦鸭(整鸭脱骨酿入八种馅料,形如葫芦,咸鲜香醇)。
现代演变
随着时代发展,满汉全席的“皇家专属”属性逐渐弱化,部分地区(如黑龙江)将其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派满汉全席),并进行创新:
食材替换:用牛蹄筋、肉皮、猪肉馅替代熊掌,用龙江特产(鹿肉、马哈鱼、猴头菇)替代珍稀;
技艺融合:保留“扒、炸、炒”等传统手法,融入东北家常菜(如锅包肉、熘肉段)的“咸鲜”风味;
文化传承:通过“非遗传承人”(如哈尔滨金春大酒店张金春)推动满汉全席走向国际(如德国、法国美食节),展现中华饮食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