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不结婚是什么意思

admin

民间把农历十二月(腊月)视为岁末祭祀之月,旧俗多讲究在此月避办“喜事”,因此流传“腊月不结婚”的说法。但这并非硬性禁忌:一方面,很多地方实际禁忌的是“腊月不定亲”,而并非绝对不能“结婚”;部分地区与年份仍会择吉日在腊月完婚。总体上,这是一种传统习俗观念,并非普遍适用的成规。

二、主要由来

祭祀避喜:腊月为“岁终之祭”,有“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的古义,祭祀多、礼节重,民间多认为与婚礼之“喜”相冲,故倾向避开在腊月定亲或办婚。

腊月不结婚是什么意思

岁末忙碌:自“过了腊八就是年”起至除夕,备年货、祭祖、除尘等事务繁杂,旧时操办婚礼人手与时间都紧张,因而形成“腊月不婚”的务实避讳。

地域差异:部分地区有“过了腊月二十三,嫁娶赶乱婚”的俗信,认为自“小年”后诸神上天、百无禁忌,可在腊月择日成婚;也有地方相反,认为腊月诸事不宜。

口耳相传的俗语:各地口传不一,既有“正不娶,腊不订”,也有“腊月不订亲,正月不结婚”等说法,反映的是地域礼俗差别,而非统一规定。

三、当下常见做法

现代多以公历日期、节假日与双方行程为主选婚期,腊月婚礼在不少城市与地区依然常见。

若介意传统讲究,通常采取折中:避开“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至除夕”这一祭祀密集期,或请择日师按生辰在腊月内选吉日;也有新人干脆遵循“正月不婚、腊月不定”的旧说,仅把订婚或仪式错峰安排。

本质上,这是民俗与个人安排的权衡,并无统一对错,按家庭观念与实际条件决定即可。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