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西周“烽火戏诸侯”的关键人物与“一笑亡国”的争议主角
褒姒(生卒年不详),姒姓,褒国(今陕西汉中)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因“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被视为西周灭亡的“红颜祸水”。
一、人物生平:从褒国罪臣之女到西周王后
1. 入宫背景:周幽王三年(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为求和将褒姒献给幽王。褒姒因“国及姓”的礼制(褒国女子以国名+姓称呼)被称为“褒姒”。
2. 得宠与立后:幽王对褒姒极为宠爱,四年(前778年)褒姒生下儿子姬伯服。为巩固地位,幽王八年(前774年)废黜申后(申国国君之女)和太子姬宜臼(申后所生),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
3. 结局: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因幽王废黜女儿、外孙,联合鄫国、犬戎攻打镐京。幽王点燃烽火求援,诸侯未至,幽王、伯服被杀,褒姒被犬戎掳走,西周灭亡。
二、轶事典故:“烽火戏诸侯”与“怪女褒姒”
1. 烽火戏诸侯(争议事件):
据《史记》记载,褒姒不爱笑,幽王为博其一笑,点燃烽火台召集诸侯。诸侯赶到后发现无敌情,褒姒见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大笑,幽王遂多次点燃烽火。后来犬戎入侵,诸侯未至,西周灭亡。
但清华简(2012年出土)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戎族反击,未提及“烽火戏诸侯”。史学界普遍认为,《史记》中的“烽火戏诸侯”可能是“小说家言”,并非历史事实。
2. “怪女褒姒”的传说:
古代文献记载,褒姒的身世充满神秘色彩。夏朝末年,有二条神龙停在夏帝朝廷前,自称是褒国的先王,夏帝将龙的唾沫装入匣子传至周朝。周厉王末年,匣子被打开,唾沫变成黑蜥蜴,窜入后宫,使一名七八岁的侍女怀孕,生下褒姒(后被褒国人捡到献给幽王)。还有“檿弧箕服,实亡周国”的歌谣预言,称卖桑弓箕箭袋的夫妇会亡周,后来这对夫妇收养了褒姒。
三、历史评价:从“红颜祸水”到“亡国象征”
1. 传统评价:
《诗经》直接指责“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司马迁《史记》认为“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将西周灭亡归咎于褒姒;刘向《列女传》批评褒姒“废后太子,举烽致兵,笑寇不至”,将其列为“孽嬖”(邪恶女子)。
2. 现代反思:
随着“烽火戏诸侯”被质疑,史学界开始重新审视褒姒的角色。部分学者认为,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幽王的昏庸统治(如废嫡立庶导致宗室离心、对外战争失利),褒姒只是幽王荒淫无道的“替罪羊”。
四、艺术形象:文学与影视中的演绎
1. 文学形象:
褒姒频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屈原《楚辞·天问》中“妖夫曳衔,何号于市?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的追问;胡曾《咏史诗·褒城》“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的感慨;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中对其身世的详细演绎。
2. 影视形象:
1996年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中,林乃桢饰演褒姒,塑造了一个“被幽王宠爱却最终成为亡国牺牲品”的悲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