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意“更岁交子”:除夕夜跨过子时(约23:00—01:00),以“交”与“饺”谐音,寓意辞旧迎新、喜庆团圆、吉祥如意。饺子在明代中期以后逐渐成为春节的吉祥食品,这一时间节点的象征意义最为突出。
形似元宝、祈愿“招财进宝”:饺子多做成半月形或元宝形,端上桌象征“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寄托对来年财运与富足的期盼。
团圆美满、纳福祈吉:作为北方除夕的标志性年味,一家人围坐包饺子、吃饺子,体现家庭和睦与团圆;也包含“把不如意一口口吃掉、迎接新岁顺遂”的朴素心愿。
常见习俗与象征
饺子里的“加料” | 寓意说明
“吃到有钱”,象征财运亨通、生财有道
红枣/糖块 | “甜甜蜜蜜”,寓意生活甜美、日子红火
栗子 | 谐音与吉兆,寓意大吉大利
花生仁 | 寓意健康长寿(常敬给长辈)
这些做法多见于北方家庭,既增添年味,也承载具体而朴实的祝福。
民俗细节与说法
饺子煮破不说“破”“烂”“坏”,而要说“挣了”“涨了”,取增益、兴旺之意,图个吉利。
除夕吃饺子、南方吃年糕,皆取谐音与象征:饺子应“更岁交子”,年糕寓意“年年高”,共同寄托新年发财、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