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与小年:腊月初八喝腊八粥拉开年序;腊月二十三祭灶、换灶神像,讲求把灶王爷的嘴“抹甜”,多用糖瓜,祈愿“上天言好事”。
扫尘与装饰:腊月里扫舍、理发沐浴,贴春联、门神、窗花,不少地方还挂门旗;窗花题材喜庆,寓意祛邪纳福。
除夕守岁:贴对联后合家团圆吃年夜饭,多为饺子(取“交子”之意),讲究彻夜不熄灯、守岁;有的家在锅内放馍称“照锅”,寓意来年不缺吃。
拜年与礼数:初一多在族内与近亲拜年,初二回娘家、走亲戚;西安等地尤重礼数与拜年次序(由亲而疏、由长而幼)。
元宵灯节:正月十五张灯结彩,各地有灯会、灯谜,锣鼓唢呐齐鸣,热闹非凡。
二 关中地区
西安城里过大年:重视“中国年”礼制与规矩,除夕夜有人去城隍庙、关帝庙等烧头香、放头炮;年味从腊月持续到正月十五,讲究团圆、守岁、拜年次序。
社火遍地:宝鸡被誉为中国社火之乡,形式有山社火、车社火、马社火、芯子社火、高跷社火等,正月里走街串巷、巡游表演,宝鸡陈仓区赤沙镇三寺村“血社火”是全国少见的保留种类(多在闰年上演)。
临潼“老鼠嫁女日”:正月十二夜有“鼠忌”,讲“夜不张灯、厨不动刀”;关中不少地方同日摇核桃,以声驱鼠。
渭南跑骡车:四骡牵引插彩旗的骡车,在锣鼓声中疾驰,并表演“三连转”(车轮原地急转三圈),气势雄壮。
咸阳礼泉烙面:当地年席上偏爱烙面,寓意日子滚烫红火、团圆富足。
三 陕北地区
秧歌拜年“沿门子”:春节村村组织秧歌队,挨家挨户拜年,先谒庙敬神,再入门户即兴唱祝福词,如“进了大门抬头看,五谷丰登人兴旺”。
转九曲:正月十五前后举行,用高粱秆扎成九曲回廊,数百盏油灯点亮,人群穿行祈愿消灾祛病、平安顺遂;其间有“偷灯”的默许习俗(如“偷绿灯生女、偷红灯生男”)。
火塔塔与打花:神木等地除夕垒火塔塔彻夜不息;元宵夜有打花(熔铁水抛撒,火树银花)。
陕北“闹社火”:正月里社火、秧歌、唢呐、腰鼓齐上阵,是年俗重头。
榆林神木“打醋炭”:铁勺烧红炭,浇醋产生蒸汽熏屋,寓意驱邪净宅(兼具杀菌消毒之效)。
四 陕南地区
杀年猪与庖汤:安康石泉等地春节杀年猪、吃庖汤,亲朋邻里围炉叙旧,是年味与乡情的重要载体。
汉中放天灯:正月里放孔明灯,孩子们唱着童谣走家串户“秦油”(为灯取油),寄托新年心愿。
商洛杀年猪:腊八一过,山村人家杀年猪、请乡邻吃“杀猪饭”,从腊月一直热闹到除夕。
兴平“爬门坎”:除夕夜孩子爬门坎祈愿来年长高,门里门外各有一人护持,过程不许言语。
蒲城“吃忍柿”:年夜守岁时分食柿子,谐“忍事”,寓意一家和气忍让。
陕南灯节娱乐:正月里常见跑早船、舞龙灯等民俗表演,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