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被视为“吉祥夜”,大人小孩都要多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等吉祥话,避免说“死”“病”“穷”“倒霉”“输”“败”等晦气话或脏话。若孩子不小心说错,大人会用“童言无忌”化解,认为不吉利的话会影响新一年的运势。
2. 忌打碎器物
当天打破碗碟杯盘等器物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意味着新一年可能会破财或遭遇不顺。若不慎打碎,需立刻用红纸将碎片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吉祥语补救,以求化解“破运”。
3. 忌倒污水、垃圾
民间认为污水和垃圾是污秽之物,除夕倾倒可能会溅洒到神灵身上,惹神灵恼怒降祸,也有“倒掉财气”“倒掉福气”的说法。人们会在除夕前将家中打扫干净,垃圾暂存起来,等过了除夕再倒掉。
4. 忌吵架闹事
除夕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吵架闹事会破坏家庭和睦的氛围,被认为会影响新一年的吉祥顺利。即便平日有矛盾,这一天也应尽量克制,保持和气。
5. 忌借钱、讨债
“债”与“灾”谐音,除夕借钱讨债会给人带来不祥的预兆,破坏新年的喜庆氛围。人们通常会在年前处理好债务问题,避免在这一天进行金钱借贷相关事务。
6. 忌打骂孩子
除夕本应充满欢乐温馨,打骂孩子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破坏家庭和谐。家长应耐心教育孩子,引导他们了解传统习俗的意义。
7. 忌吃半生不熟的食物
半生不熟的食物被视为无法完全消除“疫气”,容易引发疾病,影响健康和新年的运势。年夜饭需确保每一道食物都煮熟煮透,寓意“平安顺遂”。
8. 忌开箱柜
不少地方讲究从除夕太阳落山到第二天春节太阳升起之前,忌开箱柜(衣柜、抽屉等),认为这样可以守住财物,避免财富外流,体现了人们对新一年财运亨通的期望。
9. 忌吃药
正在服药的病人,若条件允许,更好在除夕暂时停药,家里年前煎过的药渣也要倒掉。据说这样做有利于来年身体健康,表达了对新一年“无病无灾”的美好祈愿。
10. 忌回娘家(部分地区)
传统观念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除夕是夫家团聚的日子,女儿回娘家不利于娘家的运势,会把娘家“吃穷”。随着时代发展,这一禁忌在很多地方已不再严格遵守,更多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决定。
11. 忌关灯
除夕夜需保持灯火通明,尤其是阳台的灯,不能关闭。传统认为开灯到天亮寓意来年家庭“红红火火”,黑暗会“挡住好运”。
12. 忌叹气
除夕夜要保持笑容,避免叹气。叹气被认为会“叹走新一年的运气”,需多说吉祥话,传递积极情绪。
13. 忌吃粘性强的食物(部分地区)
部分地区(如南方)忌吃年糕、粽子等粘性强、易粘连的食物,认为“粘”意味着“留不住”,会影响新一年的财运和运势。
14. 忌留鱼尾(部分地区)
除夕夜的鱼需吃完或留头留身,忌留鱼尾。传统认为“鱼尾”象征“有余”的“余”未留住,不符合“年年有余”的寓意。